“現在私募經營困難得不得了,不僅掙不到錢,還要倒貼。”2月21日下午,深圳一家陽光私募董事長向記者大吐苦水。
“陽光私募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靠業績提成,現在市場不好,私募根本掙不到錢,但給信托公司的固定管理費卻是鐵板一塊,一個產品每年至少要150萬元。”他感嘆現在做陽光私募,尤其是規模還沒做大的,完全是賠本買賣,“倒是信托公司無論牛熊都能掙得盆滿缽滿。”
一年之前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陽光私募行業,如今已陷入重重困境。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陽光私募老總向記者表示,現在日子很不好受。“一邊凈值在縮水,但成本卻高居不下;另一方面,近期私募連產品都發不出來了。”
低迷依舊
新年過后,A股一改過去一年的頹勢,迎來小幅反彈,但這并不能拯救國內陽光私募業于“水火之中”。
“今年以來,陽光私募的業績還是沒有起色,甚至還跑輸了大盤。”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好買基金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月,滬深300指數上漲5.05%,代表大盤股和中小盤指數的中證100和中證500也分別上漲6.49%和0.85%,但是私募基金1月凈值卻平均下跌0.92%。
“從歷史來看,私募在反彈中落后指數實屬正常。但是,在大小盤股指數都上漲的情況下,私募基金卻平均下跌,這樣的表現是歷史罕有。”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世杰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反彈,陽光私募似乎有些措手不及。”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截至2月17日,滬深300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為8.01%,在此期間跑贏指數的私募產品共計65只,持平1只,另有959只私募今年前一個半月沒有跑贏大盤,跑輸比例高達93.56%。
“我認為前兩個月私募沒做好,主要原因還是倉位太低的緣故。”平安羅素高級研究員張子冰向記者解釋道,“由于去年市場低迷導致私募普遍虧損,因此四季度很多私募都把倉位降得很低,年初以來的上漲行情自然沒有抓住。”
而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的1025只私募產品中,取得正收益的也僅為516只,仍有五成虧損。
好買基金朱世杰認為,這與私募基金配置的板塊和偏好有關。“如果投資者觀察到1月份創業板指數下跌11%,醫藥、信息技術板塊下跌6%,那么私募基金整體下跌的原因就會顯得比較清晰,我們也可以大概了解私募基金配置的板塊和偏好。”他表示。
信托賬戶重開閘?
業績差強人意,自然影響行業規模的擴張。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今年一月新發行了34只陽光私募產品,創下2010年以來陽光私募月發行數量的次低值。而過去兩年的月均發行數量為58.78只。
上述深圳某陽光私募董事長也向記者坦言,現在發行非結構化的私募產品難度很大。“沒有人愿意買,我們也不敢發,這個現象從去年四季度就已經開始顯現。原因在于非結構化產品沒有保底,而結構化產品有安全墊。”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楊志為向記者表示。
“結構化產品平均每只管理規模在一個億左右,非結構化產品平均每只5000萬。整體募集情況并不樂觀,市場認購不踴躍,投資人趨向謹慎。”楊志為表示。
即便能夠順利發行,私募們仍將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居高不下的信托證券賬戶費用。
“由于不能開帳戶,我們發的產品都依附于信托公司的證券賬戶。市場景氣的時候這點錢也不算什么,但是一旦掙不到錢,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上述陽光私募的合伙人介紹,信托賬戶對陽光私募的收費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次性向信托公司支付一筆費用買斷;另一種則是向信托公司每年支付一筆費用。
“買斷的價格要兩三百萬元。第二種支付方式,每年需要支付1%左右的費用,但最低不能少于150萬元。”該合伙人表示,雖然原本信托公司就要收取一筆固定費用,但在信托賬戶停開之前,每年的費用不會超過千分之五。
不過,近期有消息稱,暫停超過30個月的信托證券賬戶開設可能有所松動。
“我們也聽到了這個說法,據說證監會、銀監會都在研究討論此事,兩個監管部門的領導都比較支持。”一家上海的大型陽光私募合伙人向記者表示道。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信托證券賬戶松綁,陽光私募每年向信托公司繳納的賬戶管理費用將直線下降。
“大概三十萬元就夠了。千萬別小看這省下的一百多萬元,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至少不用倒貼了。”一位深圳的陽光私募認為,作為陽光私募的受托平臺,監管層重新允許信托公司開設證券賬戶,將有利于陽光私募資金入市。
推薦閱讀
鄭裕彤增持掩護梁國興出貨? 大股東拋售近7%股權,銀基集團昨暴
今年以來連連獲得新世界發展(00017.HK)主席鄭裕彤增持的酒類品牌經銷商銀基集團(00886.HK),昨日早間開盤前發布公告稱,主席梁國興控制的Yinji Investments Limited已經于2月21日將共8250萬股(約占已發行股本6.>>>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陰霾籠罩陽光私募:輕倉踏空跑輸大盤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223/3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