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后三星電子上市公司部分將以整機和品牌業務為主,液晶面板等零部件業務將分拆。
郎朗 廣州報道
4月1日,三星(微博)電子的液晶面板業務將分拆組建為新公司Samsung Display(下稱三星面板)。
“主要是為了讓液晶面板業務更快地作出商務決策和對客戶的響應。”2月23日,三星電子(中國)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是公司內部在2011年就已經確定好的戰略。
按照三星電子的既定戰略,今后三星電子上市公司部分將以整機和品牌業務為主,而包括液晶面板、半導體等在內的零部件業務都將逐步分拆,加上之前已經獨立的三星SDI和SMD,其零部件業務將進行新的整合或重新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面板成立的同時,三星電子還將向該公司注資66億美元。“這部分資金將是三星電子對液晶面板業務的最后一次投資,其中一部分將用于中國蘇州8.5代工廠的建設,而這條線也將是三星投資的最后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之后三星的面板投資重點將全面轉向OLED。”三星內部人士說。
虧損導致分拆
液晶面板業務雖然占了三星營收的18%,但是利潤貢獻卻微乎其微
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三星的液晶面板業務開始出現虧損。“雖然去年第四季度實現了微利,但從長期來看液晶面板都將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這樣將液晶面板業務分拆對上市公司業績有一定幫助。”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表示。
三星電子近日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當季面板出貨額依然達到76億美元,而且實現了65億韓元(約580萬美元)的經營利潤。但是從全年來看,這塊業務的凈虧損依然將達到2200億韓元(約1.96億美元)。
這是液晶面板的全行業虧損。三星面板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LGD去年出現9910億韓元(約8.84億美元)的凈虧損,而臺灣地區的友達和奇美2011年的凈虧損將分別達到570億和663億新臺幣(分別為19.3億美元和22.45億美元)。
從三星電子的業務架構來看,2011年第四季度的45億美元運營利潤中,除了出售硬盤業務的13.8億美元的一次性收益外,智能手機業務貢獻了近一半的利潤,而液晶面板業務雖然占了營收的18%,但是利潤貢獻卻微乎其微。
張兵指出,“液晶面板業務盈利最好的時候占三星電子的利潤比例也只有20%左右,現在已經是負效應,而手機、PC等整機和品牌業務目前占到三星利潤的70%以上,這樣三星今后強化品牌和整機業務,而淡化液晶面板等零部件業務成為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電子的半導體閃存業務的盈利能力過去幾年也一直處于下跌的通道中,而三星電子為了提升盈利能力,已經計劃將一條12英寸半導體生產線轉移到中國。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微博)表示,“雖然半導體和液晶面板等一直是三星打通產業鏈獲得成功的根本,但是蘋果模式的成功,讓三星意識到整機和品牌業務的重要性。”
轉向OLED
三星在OLED面板領域的投資將超過40億美元
三星電子分拆組建的新公司除了繼續維持液晶面板全球領先的規模外,投資重點將轉向OLED面板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三星面板成立時還將獲得三星電子66億美元的注資。三星電子在蘇州的7.5代線上報發改委修改為8.5代線后,今年春節后已經開始重新進入招聘人才的階段,不少國內液晶面板廠商的技術人員都收到三星電子招聘的邀請。
雖然三星電子2012年仍計劃在蘇州建設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在韓國已經停止了液晶面板業務的投資,其在韓國的投資方向開始瞄準下一代OLED面板的生產。2012年三星的8代OLED面板生產試驗線將投產,加上去年5月投產的5.5代線,三星在OLED面板領域的投資將超過40億美元。
華星光電CEO賀成明表示,“在三星將盈利能力更強的OLED業務與液晶業務合并后,很可能部分液晶產能轉而生產OLED產品,在現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上轉產OLED的投資規模將減少50%以上,每條8代OLED面板生產線的投資規模將壓縮到20億美元以內。”
張兵表示,未來10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將穩定在2億臺以上,雖然液晶面板新產能的投資將逐步減少,但是對于現有的產能還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所以三星、LGD等對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關停或轉作OLED面板生產線將是循序漸進的。
對于中國還沒有完全量產的液晶面板業務來說,三星的這次動作絕對是利空消息。京東方有關人士表示,“以往大家都覺得三星的OLED是在忽悠,但是隨著其5.5代的量產和巨額盈利,再加上這次分拆液晶面板業務,國產液晶面板的確已經風聲鶴唳。”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消息,德國軟件制造商SAP周四表示,該公司已經斥資34億美元完成了對人力資源軟件制造商SuccessFactors的收購,借此來擴大該公司的云計算業務。 SAP是全球最大的商業軟件制造商之一。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星面板分拆獨立:66億嫁妝重攻OLED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224/3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