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過去1年的時間了,但它對日本汽車的影響依然存在。正是由于這場空前的災難,使得日本汽車在世界各細分市場遭遇了巨大的挑戰。但凡對從日本出口依賴程度較大的整車制造商,現在的生產仍沒有恢復到大地震之前的水平。
在日本整車制造商中,豐田汽車生產恢復的速度較快;日產汽車因為對從日本出口的依賴度較小,受到的影響最小;本田、馬自達、三菱等整車制造商,現在在全球市場都面臨著營運壓力。從全球主要市場看,日系整車制造商都在竭力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其收益卻嚴重縮水。現在,面臨挑戰最大的是三菱汽車和馬自達汽車。
在經過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汽車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與之前相比有較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豐田、本田、三菱等整車制造商都加快在重要市場推廣新能源汽車。
與地震災難同步,日系整車制造商受日元升值的壓力持續至今,這使得日本汽車的出口面臨直接的挑戰。雖然日本各大整車制造商都希望日本政府能采取措施改變現狀,但迄今為止,日本整車制造商的壓力并未減小。為了應對這種變化,豐田、本田、日產等整車制造商都改變了產品出口的策略,這些日本汽車制造商在北美的生產基地,成為其向部分市場出口的首選。
重托美國
根據日本各整車制造商公布的信息,自2012年1月起,日系主要整車制造商在美國的生產基本恢復到正常狀態。同時,由于美國汽車市場表現出了金融危機之后少有的大幅增長趨勢。大部分日系整車制造商都計劃提升在美國市場的產銷目標。對日系整車制造商而言,美國市場的戰略位置遠高于其他。
2011年,受日本大地震沖擊,日本汽車在美國的銷量普遍呈下滑趨勢。其中,豐田和本田兩家整車制造商的平均下滑幅度在7%左右。在經過調整之后,這兩家整車制造商計劃在2012年實現大幅度增長。據美國各方預測,2012年其市場增速在8%左右,基于此,豐田汽車計劃實現16%的增長,本田汽車的增幅目標為25%。
不過,在歐洲市場,日系汽車制造商的市場境況遠沒有北美市場光明。受歐債危機沖擊,歐洲市場繼續呈下滑態勢,這增加了日系整車制造商的營運難度。繼三菱汽車關閉在荷蘭的工廠后,本田汽車預計在2014年之前,不會在歐洲市場實現盈利。豐田汽車預計,2012年其在西歐市場的銷量將有5%的下滑,在中歐和東歐市場維持現狀的前提下,其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可以到83.5萬輛。2011年同期,豐田在歐洲的銷量為82.2萬輛。
相比于其他市場,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市場仍是日系整車制造商穩定的市場,這事關日系整車制造商的復蘇。為應對市場的變化,日系整車制造商都加大了從美國市場出口的力度。自2012年1月起,豐田、本田等整車企業都通過美國向韓國出口整車。
雖然日本各大整車企業都在2012年提升了中國市場的位置,除制定提升在中國的銷量計劃外,中國尚不是他們向全球其他市場出口的基地。
轉向日本之外
與豐田、本田、日產等大型整車制造商不同,馬自達、三菱、斯巴魯等規模較小的整車制造商,在經歷了日本大地震的沖擊之后,面臨的困難尤其多。其中,馬自達的危機尤為突出。
2012年2月,馬自達汽車公布了2011財年第三季度的營運狀況,受日元升值影響,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的虧損額達到729億日元。預計,馬自達2011財年的虧損額為1000億日元,遠高于之前預測的190億日元。連續的虧損,使得馬自達的生存壓力增大。
2012年2月17日,馬自達汽車CEO山內孝稱,其正想方設法尋求合作伙伴,以便能降低成本。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已經與本田、日產和鈴木汽車進行了項目合作,但仍不足以提升其盈利能力。之后,菲亞特汽車CEO馬爾喬內也表示,他掌舵的雷諾日產聯盟也希望能與亞洲的整車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其意向合作者包括馬自達,現在事情尚無定論。
以馬自達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制造商,生產工廠主要局限于日本國內,日元升值使得其出口出現了嚴重的虧空。為此,他們也加快在日本之外建立生產工廠。不過,這推進的并不順利。在中國市場,馬自達一直推進與長安之間的合作,但迄今為止,雙方的合資仍未獲得中國政府的審批。斯巴魯汽車與奇瑞的合資談判時斷時續,因生產基地、生產規模等細節問題,雙方還存在分歧,所以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一事,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轉向并擴大在日本之外市場的運營,已是日本汽車制造商的必然選擇。但在具體的執行方面,豐田等大型汽車制造商要比馬自達、三菱與斯巴魯等具有更大的資源與優勢。
推薦閱讀
如果說去年下半年,外界對上汽通用五菱(SGMW)剛剛宣布的乘用車品牌寶駿,還有生不逢時的擔憂的話,半年后這種擔心變成了意外。作為這個公司的總經理,沈陽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有激情的團隊。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個團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本地震沖擊仍在 日系車企復蘇裂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1/4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