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在其官網發布通知:新能源汽車免車船稅從2012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不過,對于節能型汽車,車船稅則是減半征收。
“雖然這次鼓勵的力度并不大,但傳遞了一個信號,以后政府還將會有其他的優惠政策陸續出臺。”記者致電國內主流汽車廠家,其相關負責人大致都如此回答。
據記者了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在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會議上未通過后,最近有望正式上會,但此前《規劃》中的一些鼓勵政策細節可能會作出一些修改,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政策,預計將會于年底出臺。
關于新能源鼓勵政策,業內有不同的聲音,大多數廠商都贊成以國家補貼的方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是遭到了部分業內人士批駁。
對國內針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認為,“不能拿納稅人的錢去補給某部分消費者,這種脫離實際的刺激性消費會致使新能源車成為一種奢侈品,造成資源浪費。”
不同聲音的存在,讓相關部門對《規劃》的出臺相當謹慎。知情人士透露,《規定》可能在補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還會對車企的整體平均油耗降低有所要求。
實際上就在不久前,工信部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下稱“辦法”),第三階段油耗限值2015年將全面實行,比第二階段再下降20%,達到7L/100km
雖然政策補貼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重要,但現階段,發展新能源汽車,仍面臨很多繞不開的坎。這也是《規劃》謹慎出臺的真正原因。
政策支持地方推諉
2010年6月,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補貼標準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滿足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上海的補貼政策到現在還未被批準,主要原因是受上海牌照拍賣制度的影響。”知情人士透露。
有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意思,希望上海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從牌照放開開始。”
2011年11月10日,四部委聯合下發的財辦建[2011]149號文,給新能源車帶來更多政策利好,比如“試點城市在落實好中央試點政策的同時,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鼓勵政策,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
上海從1994年開始實行拍照拍賣制度,近年來上海的牌照價格維持在5萬元左右。用牌照作為對上海節能減排的鼓勵,上海市政府此前也有過課題研究。2005年底國務院六部委發布《關于鼓勵發展小排量車的意見》后,上海由上海市經委牽頭,上海市汽車行業協會、上海市技術監督局和上海市標準化協會等多個部門共同制訂了《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技術條件》(下稱《標準》)。
而在與《標準》配套的課題——《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政策與措施研究》中,研究該課題的專家組也提出了對購買節能小排量車,進行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其中包括牌照價格減半,不過,這一提議并未得到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認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補貼遲早會下來的。”有上海當地的汽車政策研究人士告訴記者,“為了推進上海地區的銷售,許多廠商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實行經銷商先行墊付補貼部分,等以后等政策下來了,再返給經銷商。”
政策推動對私人消費影響不大
上海目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仍不高,據上海嘉定區官方發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私人用戶不超過20人。
上海并不是個案,即便已經實施了補貼的城市,私人購買比例仍然不高。最早實施私人購買補貼的深圳,至今也不過賣了500輛。杭州市電動汽車對個人而言幾乎是“零銷售”。
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并不熱衷。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劉巳洋稱,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面臨關鍵性的轉折點,中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但除了政府采購之外,中國鮮有私人購買電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在各地幾乎全是在政府的熱情下推動。有媒體統計,2012年,各地公布的在行政力量推動下預計的上路目標總數將近8萬輛,其中,深圳今年預計上路4500輛,合肥、杭州則將這一年度目標推高到逾2萬輛。
新能源銷量如何提高
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主要是迫于政策壓力。2011年11月四部委發文促行業發展,引入對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的淘汰機制,后各地推廣新能源的熱情急劇升溫。
雖然目前私人消費仍然很少,但我國政府部門卻對新能源汽車期望很高。《中國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近日正式發布,在這份約1.6萬字的規劃中透露,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
而早在2009年9月3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到2012年之前,將有超過6萬輛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 而與預期的目標相比,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并不樂觀。
根據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11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2011年汽車整車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8368輛,其中:純電動汽車5655輛、混合動力2713輛;銷售新能源汽車8159輛,其中:純電動汽車5579輛、混合動力2580輛,現狀與上述目標有較大差距。
“政策和補貼的推動下,一些示范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能源汽車仍面臨很多繞不過的坎。與傳統的汽油車相比,電動車購置成本高昂。即便有了補貼,私人購買的比例也不會很高。此外,私人購買最重要的是解決充電問題。”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認為。
國內電動車目前采用的充電模式,需6到8個小時充滿,消費者可白天開車晚上充電。但現實問題是,消費者至少需要具備可充電的車庫,而快速充電模式雖然只需要20分鐘,但長此以往將對電池造成損害。
“原因車型少,購置成本高,性能不穩定,基礎設施不完善,都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某企業新能源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將隨著新產品的逐漸上市而逐步改觀。
期盼政策出臺的企業紛紛開始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先機,如2月28日,上海汽車集團與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簽署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戰略合作協議,確定雙方在新能源車示范推廣領域的合作框架。
推薦閱讀
一份公車采購目錄將歐盟商會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2月28日,歐盟商會秘書長Dirk Moens在接受彭博社電話采訪時稱歐洲國家向中國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開放投資市場的情況可能將不再重演。歐盟商會將同會員一起評估中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政策救市仍存爭議: 《節能規劃》謹慎出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1/4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