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消費不只是讓老百姓花錢,更要注重如何讓老百姓掙錢。”
3月21日,商務部研究院專家趙萍在《2012年消費市場報告》會上說。
根據商務部在2月7日發布的“十二五”促進零售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十二五時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保持年均增長15%。
不過,2012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6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7%,實際增長10.8%,這可能危及十二五年均增長15%、5年消費品零售總額翻番的目標。
上述報告認為,考慮到2011年城鎮居民收入低于經濟增速,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沒有同步,這可能使得十二五消費目標的實現面臨挑戰。
上述報告認為,下一步要實現消費的快速增長,需要保證居民收入水平和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步增長,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體制改革。
尼爾森調查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饒凱信認為,根據當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中國政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心,下一步農村地區和低線城市的消費者在未來將有更多機會享受更為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他們將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
十二五消費目標面臨挑戰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2012年經濟增速回落導致消費動力不足。
《2012年消費市場報告》給出結論:盡管隨著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增強、收入分配穩步推進、民生福利繼續得到改善,對消費增長產生利好,但總體消費增長的帶動力仍明顯不如2011年。
考慮到2011年城鎮居民收入低于經濟增速,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沒有同步,這可能使得十二五消費目標的實現面臨挑戰。
上述報告認為,2011年占消費比重絕大多數的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較慢。這一年盡管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高達11.4%,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高出2.2個百分點。但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實際增長速度僅為8.4%,低于GDP9.2%的增速,尚未實現“兩個同步”的增長目標。
由于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高達86.6%,而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占比僅為13.4%,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使占社會消費主力的城鎮居民購買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導致邊際消費傾向降低,使居民儲蓄意愿持續趨強,拉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實際增速。
此外,各種抑制消費的措施也會影響消費。“只有消費的配套設施上來,工作的著力點加強,這樣才能促進消費的增長。”霍建國認為,未來城鎮化和工業化仍然是經濟發展的兩個驅動力,工業化的持續增長也會推進城鎮化。“未來至少在近兩三年內仍然可以保持這樣的力度,因此城鎮化反過來也將支撐消費。”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霍建國還提出,下一步需要加快收入分配等改革,從而促進消費快速增長。因為,如果在居民收入差距上采取些措施,只會有利于促進增加新的消費熱情。
例如推出遺產稅,哪怕起點低,10%左右(國外已經30%-40%),也有作用。“對于一部分擁有巨額財產的富人而言,他們會考慮提前消費或財產轉移,這會對擴大消費有一定作用。”他說。
他判斷,在增值稅方面,哪怕象征性的下調一個點,也會普遍緩解企業的壓力從而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增長。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居民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較高,消費快速增長地區,逐步轉向農村和第三、四線城市。
尼爾森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和美國兩大全球經濟強國的信心指數均有所上升,分別達到108點和83點。其中2011年四季度中國農村地區消費者信心水平高居全國榜首,達114點。
饒凱信指出,“隨著國內通脹水平趨穩并降至2011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點,中國消費者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更樂于消費。”
趙萍則認為,初次收入分配由于涉及到利益再分配問題,所以推行難度較大,政府應該找到實質性的突破點。而過去幾年,國家在推行二次分配方面的力度是不斷加大的。
上述報告認為,今年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將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以及家政、養老、大眾餐飲等服務消費納入到擴大消費政策的支持范圍。
趙萍指出,中國政府大力促進內需的決心將激發巨大的國內消費潛力,財政預算對便利消費也有較大的支持,這使得老百姓購買商品更加便利。“各個部門都在整頓市場秩序、打假等,這都會使老百姓消費心理更加穩定。”
推薦閱讀
廣州南沙新區離打造粵港澳合作第三極的目標又近一步。 3月21日,記者獲悉,頗受關注的《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初稿目前已編制完成,廣東省將于近日上報國家發改委。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蔡允革在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2年消費動力不如去年 商務部建議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2/4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