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彈催生的“低價增發股”面前,機構投資者們依然保持著足夠的亢奮。
2012年3月21日,內蒙華電(600863.SH)、宗申動力(001696.SZ)雙雙公布的增發股上市報告書顯示,兩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收到13家、11家投資者的有效申購,這使得兩家公司不得不割愛,使得特定投資者的數量不超過10名。
顯而易見,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是機構投資者們熱捧的主要原因。本報記者估算,內蒙華電、宗申動力詢價前二十個交易日的均價較增發底價分別有11.98%、27.21%的溢價。
而具有靈敏嗅覺的券商,亦在適時推出瞄準“低價增發股”的理財產品。
2012年3月9日和15日,華泰證券(601688.SH)旗下的“華泰紫金定增寶”與國泰君安旗下的“君得增”先后發售,上述兩款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均專注于定向增發,擬募集資金規模分別為40億元與25億元。
搶籌“低價增發股”
“今年以來的這波反彈,造就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價較增發底價擁有了可觀的溢價,這使得它們變成了機構投資者眼中的香饃饃。此前,一些上市公司下調增發價,這其中天富熱電(600509.SH)、金山股份(600396.SH)、渝三峽A(000565.SZ)等公司還因此遭到了股東大會的狙擊。”重慶地區一位上市公司董秘說道。
但低價增發股明顯“僧多粥少”,這使得一些機構投資者最終無緣認購。
宗申動力董秘李建平告訴本報記者,在定向增發的詢價階段,宗申動力遵循了“價格優先、數量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這也是大成基金最終失手宗申動力的原因。
而在內蒙華電的定向增發上面,機構投資者們的競爭更為慘烈。
內蒙華電擬通過定向增發融資46.56億元,發行底價為7.76元/股,在詢價環節,博時基金、海富通基金、中國人壽(601628.SH)、泰康資產管理公司、東方電氣(600875.SH)、華夏基金、鵬華基金、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均進行了有效申購,最后在申股數量和申購時間的排序下,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三家不幸出局。
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上海景林景通股權投資中心亦對內蒙華電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它雖然于申購報價期間發傳真擬申購3500萬股增發股,但因其未在內蒙華電發行認購邀請書的發送對象范圍內,故被視為無效申購。
Wind資訊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0家上市公司成功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募集到了現金,其中有七家上市公司目前的股價仍高于增發價,機構投資者們總體呈現“賺多賠少”的局面。其中的典型是,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在宗申動力上面浮盈4220萬元,而中國人壽在招商輪船(601872.SH)已浮虧5572萬元。
大股東們傾力護航
不過,在上述10家現金增發的上市公司當中,除永泰能源(600157.SH)外的9家上市公司均是以九折底價發售增發股。
永泰能源的增發價格下限原本為15.08元/股,但公司董事會在2011年7月時主動將增發底價提高至15.50元/股,永泰能源證券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提高增發底價,對原有股東有利,因為這樣減少了對原有股東持股比例的稀釋”。
但未曾料到的是,由于詢價時二級市場股價較增發底價僅有小幅溢價,僅有3名機構投資者提供了有效申購,但離49億元的募資量仍有三分之二的缺口。在這樣的情況下,永泰能源啟動了追加申購程序,引入了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公司、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三家認購增發股,再加上大股東永泰控股斥資17.62億傾囊相助,最終力助定向增發圓滿落幕。
在中國南車(601766.SH)身上,亦經歷了永泰能源“申購不足—啟動追加申購程序—大股東埋單增發股”的歷程。此時,國資股東再次顯示了財大氣粗的本色,中國南車集團最終埋單認購增發股的金額高達60.75億元,約占87.55億元融資總量的七成。
此外,湖北宜化(000422.SZ)、威孚高科(000581.SZ)、廈工股份(600815.SH)增發過程當中,大股東亦直接斥現金認購。
值得注意的是,廈工股份大股東——廈門海翼集團——更是在價格嚴重倒掛的情況下認購增發股。在增發前夜,廈工股份在二級市場上的收盤價僅為9.14元/股,但增發價卻高達12.98元/股,這使得廈工股份的定向增發乏人問津,但廈門海翼集團卻毅然出手,斥資2.5億元認購1926.04萬股,而截止到3月21日,上述1926.04股已經為廈門海翼集團帶來8166萬元的浮虧。
推薦閱讀
廣東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喬建葆致歡迎詞 3月21日,由團省委、廣東聯通、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起的“沃關懷 新粵人”關愛新生代產業工人文化生活公益巡演活動啟動儀式在廣東聯通隆重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增發“解凍” 機構投資者搶籌低價增發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2/4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