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Kathy)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Baynote是一家為網上零售商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初創公司,其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斯科特·布萊弗(Scott Brave)日前在知名科技博客 GigaOm發表文章,探討Pinterest的商業模式。布萊弗之前還擔任過斯坦福大學CHIMe實驗室(研究人和互動媒體之間的溝通)的負責人。以下為全文摘要:
Pinterest網站商業模式探討
Pinterest及其類似網站具有很高的價值,因為它們能為零售網站帶來流量,這一點毫無疑問。然而,零售商和Pinterest最初可能忽視的一個方面是潛在的用戶數據。Facebook的用戶“興趣”信息雖然很好,但卻比不上Pinterest可以提供的興趣數據和關聯數據。雖然挖掘這些數據可能需要Pinterest或許零售商投入一些資金,但聚合、分析和部署這些數據會帶來很好的機會。
在擔任Baynote首席技術官的過程中,我發現零售商的做法出現了重大轉變。零售商們現在已經在使用分析工具來研究客戶體驗了。在當今這個大數據時代,它們研究和客戶、產品以及購買模式有關的,看似不協調的海量數據集,以便找到其中模式,提供更多的相關內容和體驗,從而增加營收。Pinterest和類似網站推動了策展內容(curated content,策劃、篩選、編輯內容并把它們展示出來)的革命,讓富“關聯(affinity)”數據成為可能,這應該會讓零售商們感到振奮,因為關聯數據顯示了消費者行為、產品和內容之間的寶貴關系,可以被用來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營銷。
關聯數據挖掘又被稱為“關聯建模(affinity modeling)”,這并不是一個新概念。網絡商店使用這種技術在其網站上提供個人化的內容和產品推薦已經有好幾年時間了。正如《紐約時報》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企業如何了解你的秘密》中指出的,零售商可以使用關聯模型找到一些違反直覺的、但能帶來可觀利潤的聯系。
零售商利用Pinterest的方式跟這個思路不無相似。消費者通過“釘(pin)“、“repin(轉釘)”內容,按主題創建“釘板”的行為顯示了產品關聯。Pinterest用其數據牟利的方式之一,就是把這些關聯挖掘出來提供給零售商和營銷人員。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Pinterest可以用來牟利的關聯數據的類型。
產品和主題之間的關聯
也許最明顯的關聯就是策展內容在產品和主題之間形成的自然聯系了。零售商在給產品分類時通常分成“跑步鞋和登山鞋”這樣類別。但是當消費者“釘”這些同樣的產品時,他們可能會按照不同的主題來給它們分類,比如“遠足旅行殺手級裝備”或“我的婚禮服飾”之類。這種類型的關聯數據不僅給零售商提供了新思路,讓它們了解消費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產品,而且還給零售商提供了推銷其產品的新方式。
群體主題
個人會選擇“釘”什么東西這很有趣,但分析不同群體的人對產品(或產品類別)關聯的整體看法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機會。根據不同維度(比如性別和位置)劃分的人群之間的聯系,對細分市場營銷人員非常有用。營銷人員從策展數據中找到細分市場之間的聯系,為品牌或產品創建新的細分市場或是了解現有的細分市場,可以提高營銷的準確性和針對性。跟Facebook相似,Pinterest也可以讓你了解符合某個標準的用戶數量。打比方說,根據Pinterest上的群體關聯數據,Pinterest可以確定有3萬名舊金山婦女喜歡Seven牌牛仔褲甚于其他品牌。而更重要的是,Pinterest知道她們都是誰。
產品和產品的關聯
Pinterest關聯數據非常有用的另一個原因是,消費者在同一主題下添加了不同的品牌。比如說,J.Crew牌的產品和Urban Outfitters牌產品被分在了同一主題下,這可以幫助零售商決定配套開發哪些產品,和誰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在庫存中添加哪些單品,以及如何進行追加銷售(up-sell)或交叉銷售(cross-sell)。零售商可能自己還沒有想到這些事情,因為這些產品屬于不同的產品線,適合于不同的用途。而使用Pinterest的關聯數據,零售商會更好地了解到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跟Facebook的開放圖平臺(Open Graph)類似,Pinterest也具有從關聯數據中牟利的潛力。它的數據可以很好地幫助廣告主和零售商了解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內容和產品。當營銷人員想了解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是什么時,這些數據將會提供Facebook上所缺少的重要信息。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無忌)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作者馬特羅瑟夫(Matt Rosoff)周一撰文稱,美國筆記本測評網站Laptop Reviews上周末披露的一份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文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7/4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