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Kathy)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知名科技博客讀寫網撰稿人喬恩·米切爾(Jon Mitchell)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他停用私人社交網絡Path的原因,以下為全文摘要:
市面上的應用太多了。“有個應用來解決那個問題”的說法已經超越了陳詞濫調的界限,成為了某種奇怪的公理。Path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有了一個跟朋友保持聯系的應用:Facebook;也有一個漂亮的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還有一個簽到應用:Foursquare。此外我們還有大約9182個自動發送Twitter消息,表示我們正在聽什么歌曲的應用。但Path呢?
Path到底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它的目的就是綜合所有這些應用,但是看上去更漂亮一些嗎?那是我們面對的一個問題嗎?我們需要一個應用來解決它嗎?當Path推出2.0版本時,它自稱是“聰明的日記。”那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在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它似乎變得不那么聰明了。
Path是它自己的紀念碑
在Path 2.0推出的時候,我曾有過一些疑慮。我覺得它是像是一面用來凝視自己的華麗鏡子。似乎有些自負而多此一舉。但過了一段時間后,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我有幾個朋友開始使用它。到去年年底時,我開始喜歡Path了。
就在我開始喜歡Path之后沒多久,我讀到了業界人士塔格·薩維奇(Tag Savage)的一篇帖子,他說“Path很漂亮,它的設計就像現代博物館的設計。”
“這些博物館開放的時候真是非常令人興奮。你和博物館建筑物的所有其他粉絲一起到了那里,驚嘆它的壯觀。博物館營業到很晚,有樂隊演出,還提供飲料。你覺得這是一個‘美妙的地方’...... 人們對博物館里的藝術品談論倒不多。”
當時我還無法預見這樣的事情發生,但事實證明薩維奇頗有先見之明。
“Path是它自己的紀念碑,”薩維奇說,“它不是你潦草涂畫東西的地方。我希望它長命百歲,這樣它可能會有黯淡褪色的地方。“
現在它已經有那種黯淡之處了,但這種褪色并不迷人。它讓人覺得無聊。這個網絡中有大量蛋糕和健身的圖片,內疚和自豪的文字。朋友向你展示他們的快樂時刻。表情符號像涂鴉一樣侵蝕著帖子,同樣那幾個人每天進進出出。沒有什么新鮮之事。
我早已忘記了為什么要和這些人分享這些時刻。他們的回應很友善,但也很模糊,因為每個人解釋表情符號的方式都有所不同。這些回應非常粗略。
對于一個安靜的地方而言,Path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跟任何其他社交網絡相差無幾。Path里面沒有Web,那它還能做什么呢?現在你至少可以點擊鏈接了,但它不能顯示預覽。這真的不是一個共享東西的好地方。
“我們很抱歉,我們犯了一個錯誤。”
而且,Path不地道的做法也讓人很不爽。我說的是Path在隱私問題上的黑幕。它不征求用戶的許可就把用戶的地址簿上傳到服務器。這件事被曝光時,Path公開道了歉,并說如果用戶要求他們刪除數據的話,他們會那么做的。
很多人都要求Path刪除數據了,其中包括我的朋友大衛·巴納德(David Barnard)。他通過電子郵件要求Path刪除他所有的數據。但是,當大衛在一個月后試圖重新注冊Path時,他發現他的數據還在那里等著他。
還有一些人也在Twitter上談到了類似的遭遇。
Path本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繼續向前邁進,但它顯然不那么關心這個問題。
誰的Path?
得知大衛的遭遇后,我幾乎當時就想停用Path。但這件事也促使我思考,在Path上我有些什么樣的數據。它涉及到我們的地址簿,這可不妙,因為那是其他人的數據,不是我們的。
也許我們也許不應該有隨意使用朋友的地址和電話號碼的能力,但我們可以,Path也可以。而且也不只是Path,我們的聯絡人信息基本上可以說是處于“放在那里任人宰割”的狀態。
但我放在Path上的、為我所有的數據是我寫的東西。其中一些我以私密方式放在Path上,但我也在與其他人分享它們。我并不把它們視為需要保守的秘密。我真的不關心Path用它做什么。但我覺得有一天Path會試圖用它賺錢。
但是就像我說,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我還要把它們放在那里。這個博物館已經變得黯淡了。
所以在我決定停用Path之前,我查看了一下我在那里放了一些什么樣的東西。數個月以來,我第一次在使用Path的時候有了一種奇妙的感覺。
我留在這個網絡上的這些記憶是如此感人,如此栩栩如生。一些照片記錄了值得回憶的瞬間,其間穿插著一些小點子、簽到,以及我最喜歡的幾首歌曲。它是如此美麗,帶著我的深刻印記。朋友們的表情符號裝飾著帖子的邊緣,但所有這一切都是關于“我”的。
把我的日記還給我
我全神貫注地凝視了自己的生活好幾分鐘,然后我猛然關掉了它。就像我最初覺得的那樣,Path是一面漂亮的鏡子,你用它自戀地凝視自己。這是一本日記,你展示給其他人看的日記。
Path稱版本2.0是一個“聰明的日記”。聰明在哪里呢?都在Path那一邊。我對數據沒有所有權。Path才是“聰明”地算計商業模式的那一個。
我想我應該離開這個地方。
然后我意識到我不能。我數個月的生活都美好地記錄在這個應用里,因為我想要有觀眾,這種私心引誘我在這里記錄我的生活,現在我無法把它們弄出來了。
Path偷走了我的日記,它不會把日記還給我。
Facebook正在做同樣的事情,你知道的。它的“時間軸”會成為一個關于我們生活的巨大告示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回頭來查看它,看看自己曾經過怎樣的生活。Facebook則可以向我們展示不錯的、有懷舊感的廣告。我敢打賭, Path也想那么做。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3月28日上午消息,東軟集團昨日在北京發布多款東軟NetEye系列網絡安全新品,包括東軟NetEye基于云計算環境的應用交付安全網關(ADSG)、東軟NetEye 下一代應用防火墻(NISG-NG)、東軟NetEye高性能防火墻 (FW>>>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8/4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