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新技術和業務模式給出的職位雖然誘人,入行的門檻卻不低,很多用人單位開出的基本“硬件”條件是:科班出身,至少具備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對于那些剛出校門的學生而言,新技術并沒有帶來太多實質性的就業容量。云計算的供應商Hostway公司副總裁艾倫·賀羅巴夫就曾對此做過表述。他認為,“新技術”不僅無法給最為廣大的高技術人才帶來就業崗位,還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人才的結構性短缺。
事實上,人才的結構性短缺一直是困擾我國IT行業和高校的痼疾。這兩年,雖然IT業人才需求旺盛,但高校計算機類專業的就業率并未因此而攀升。麥可思《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率持續降低,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階段,畢業生就業狀況已經亮起了紅燈。
在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李東看來,結構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除了學生主觀方面的因素外,更在于“IT行業發展迅猛、技術更新快,而國內傳統的教育模式卻無法跟上這個速度”。李東告訴記者,一些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只偏向基礎理論,工程實踐這部分很弱。
IT培訓市場持續火爆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李東說,這些培訓企業都在廣告中宣稱,“讓實戰少的學生完美蛻變成為軟件開發職場精英人才”,他們其實是在補當下學校教育的“漏”,因為這些所謂“職業訓練”本應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如今卻外包給培訓市場,“這是學校教育的缺位。”
為了就業,不少學生在畢業后不得不去校外參加技能培訓。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當學生意識到‘實際操作經驗缺乏’時,通常面臨著就業,再參加培訓就等于延遲了畢業。”
劉興陽認為,與許多傳統行業比,IT行業對從業者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學校教育無法跟上行業發展的時候,學生自身應對行業高度敏感,明晰行業的發展方向,不斷學習新技術,務必要了解前沿,并想法設法站在前沿。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 阿里巴巴 B2B公司今日宣布了一項增發決議,向若干購股權持有人發行24000股股份,有關購股權的行使價由每股5.54港元至12.74港元不等。 由此,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由此前的5,0>>>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9/4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