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李彥宏天價搶走優秀畢業生”的新聞在IT行業炸開了鍋。
3月26日,在2012深圳IT領袖峰會上,騰訊CEO馬化騰稱“百度哄抬哄搶”,“offer開的也都是天價,我們后來也沒有辦法跟他去爭,壓力很大”。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則辯稱“整個行業發展很快,我們的確需要很多人”。
雖然IT行業高薪聘請人才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李彥宏、馬化騰兩位互聯網企業巨頭在公開場合為“搶人”而爭論,還是非同尋常,引起了輿論關注。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不久前一條疑似Facebook來華招聘的薪資廣告——年薪20萬美元加美國綠卡,如果你足夠優秀……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這些信息表明,IT行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的人才爭奪戰越來越激烈,除了高薪之外,優厚的福利、廣闊的成長空間和通暢的上升通道也是各家企業搶人的“砝碼”。
這一點從李彥宏、馬化騰現場博弈透露的一些細節里可以發現:2009級畢業生陳炯在加入百度的第二年,和所在團隊一起獲得百萬美元“百度最高獎”。
在企業的推動下,高校IT專業畢業生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校園里不斷傳出畢業生進入某企業后起薪高達每月萬元的就業神話,IT專業學生成為大家艷羨的對象。
互聯網巨頭高價搜羅名校畢業生
2009年,國內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金融危機中堅挺走過,之后,便以每年招聘量增加近千人的速度擴張隊伍,成為“攬才大戶”。盡管如此,有數據顯示,IT行業每年還有近百萬的人才缺口。
需求大于供給,其結果必然是IT人的身價不斷升值。一組調查數據表明,2006年IT行業的個人年平均薪酬不足5萬元,而到了2009年就已經成倍增長,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就業高薪神話——
雖然互聯網公司對應屆生薪酬一直秘而不宣,但IT行業的應屆生起薪高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在互聯網一線公司,如百度、人人網,從事研發工作的本科生年薪10萬元是起步價,碩士達到15萬元。而那些開價相對較低的傳統硬件廠商,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也在年薪8萬元左右。
而近日最新發布的招聘指數報告顯示,2012年畢業生平均起薪本科僅為每月3059元,碩士也只有4699元。
相比之下,互聯網企業給出的起薪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
同時,相比其他行業單家企業每年10到20個人的校園招聘量,互聯網企業以每年動輒招聘上千人的規模,獨占大學生就業市場鰲頭。如百度在2011年和2012年校園招聘的總和超過3000人。
企業在校園的招聘大戰也是愈演愈烈,這從企業進校宣傳時間就可以反映出來。教育部要求,企業校園招聘活動在每年11月20日之后才能開展,但實際情況是,每年9月一開學,各IT企業就已經紛紛進校宣傳。除了校友回校外,企業高管主持宣講會是較常采用的形式,百度CEO李彥宏就親自到高校宣講百度人才理念——招最好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后的結果,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
據公開資料顯示,騰訊、阿里巴巴2011年分別在全國20余所學校進行了校園宣講。宣講之外,企業也在發放offer的時間節點、打師兄師姐感情牌方面下足了功夫。
此外,各企業紛紛把目標對準了中國最好的大學。百度、騰訊等幾大互聯網巨頭,校園招聘的對象一般都是“985高校”的學生。
據北大就業信息網上的招聘信息,2011年在北大發布過招聘信息的單位超過5000家,而準備就業的畢業生也只有4000余人,按這個比例,平均每個企業是帶不走一個人的。
不久前在中華英才網舉辦的一個論壇上,一家石油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拋出的問題“老板要招北大清華的學生,已經三年沒招到了,怎么辦”引起廣泛共鳴,多家企業的招聘經理紛紛表示, 北大清華的學生只是看上去很美,但是離自己太遠。
不過,互聯網企業卻總能因搜羅名校學生多而成為贏家。從百度對外公布的一組數據來看,百度2011年入職的應屆生有34人來自清華,有62人來自北大;2012年百度即將入職的學生中來自北大、清華的總量則超過了100人。據記者了解,這個數量在非國有單位中是最多的。
IT行業人才需求增速有所減緩
看上去,IT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并非所有的IT專業學生都能踏上這條黃金就業路。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一位負責老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一直以來,IT專業學生的就業待遇都是可圈可點的,不過,平均的薪酬待遇并不能代表整個專業的就業情況,尤其是就業率。
這位負責人表示,近幾年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由于報考人數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飽和。一方面,一些企業和部分畢業生創造出所謂的高薪神話,另一方面,一些專業諸如信息與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就業率均低于90%。這位負責人告誡學生,不要只盯著高薪而盲目地進入這一專業。
這種提醒值得參考。中華英才網中國大陸雇傭指數(以下簡稱CEI)能夠反映招聘企業人才需求動向,從2009年1月到2010年3月,IT行業的CEI以平均每月7個點的速度增加,直到2010年3月達到167的峰值,隨后,開始走下坡路。而這一指數越大,表明人才市場招聘需求越旺盛。
2011年3月,IT行業CEI曾一度突起,但依然無法阻止遞減的大勢。從2011年8月起,這種下降趨勢愈加明顯,到了今年1月,這一指數跌至105,成為2010年以來最低值。
“這并不能說IT行業招聘量會驟減,相反,IT行業的就業總量依然很大,但其招人的增速會大大降低。”資深HR顧問劉興陽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這一點在硬件領域表現十分明顯。除了幾家排名最靠前的廠商,其他企業的用人需求已經有了明顯減少的跡象。
賽迪顧問IT系統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梁瀟告訴記者,受人力成本上升及招工難度加大的影響,大部分電子信息制造企業正在謀求通過自動化手段降低對人力的依賴,例如富士康在大力推進其機器人計劃,用于提高生產效率。總體來看,勞動密集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對于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將有所減弱。
但梁瀟同時表示,這是個較為長期的過程,能否在近幾年折射到就業市場尚不能下定論。
結構性短缺仍是痼疾
不過,業內還有一種觀點,即以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和業務模式的發軔,可能帶動IT行業進入新春天,也同時給IT專業技術人員帶來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
據百伯數據研究中心預計,全國云計算人才缺口將達百萬,2012年與云計算相關的職位增長將超過150%。此外,在移動通信領域,“終端為王”幾乎成了一種共識,與之相關的手機終端人才也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快速增長,愈加讓這個行業顯得人才匱乏。”百伯網CEO李珍文說。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 阿里巴巴 B2B公司今日宣布了一項增發決議,向若干購股權持有人發行24000股股份,有關購股權的行使價由每股5.54港元至12.74港元不等。 由此,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由此前的5,0>>>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29/4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