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燚
2011年,中興營收按人民幣計同比增長23%,達862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同比增長29%,增速居行業第一,總規模也為137億美金,達到諾西規模的75%。但是,它連些許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四大挑戰已經橫亙在未來之路上。
第一,旱季已臨。2011年全球運營商業務增速顯著下降,扣除通脹后僅為2.0%,尚且低于GDP增幅,為1.72萬億美金;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營收增幅分別為8.8%、11.7%、22.2%,也不突出;歐洲六大運營商中,德電續虧,沃達豐、法電和BT持平或略有下降,唯西班牙電信和意大利電信靠南美市場拉動有所提升——但是,巴西和阿根廷的手機普及率均已超過100%,后勁亦有限。全球看非洲和印度?印度運營商2011年利潤下降85%!大河無水小河干,下游的設備商難以尋找到新增市場,且應知,雨季不再來。
第二,成本戰爭。正如中興財報美元和人民幣數據之差所示,薪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態勢顯著削減了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也讓中興、華為這樣過半收入來自海外的企業出現了大幅匯兌損失,6%的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數億美金的潛在損失。加之在歐洲市場靠搬遷圈地、在企業網和智能手機方面大幅投入,中興2011年的利潤甚至同比下降了36%。
第三,深溝高壘。由于政治的深溝高壘,在占據全球份額30%左右的美國和日本市場,華為和中興想大規模進入都有相當難度,在澳大利亞和伊朗等地屢屢受到無謂干擾,在技術本身不能阻擋中國電信(微博)設備商的時候,這些無形壁壘卻更難突破——必須圍獵歐洲。
第四,多元化。全球5家主要電信設備商已形成了兩條轉型道路,一條以愛立信(微博)、阿朗、諾西為代表,聚焦優勢領域“守業”,愛立信聚焦移動通信和電信服務、賣掉索愛股份,諾西賣掉了若干固網業務、全球裁員1.7萬人;華為和中興向終端、企業網多元化擴張。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也許。
在這種情況下,中興2011年依然取得了29%的美元增速,大大拉近了與第四名的距離,殊為不易,可見中興的增長模式正在蛻變。在通信行業的“旱季”來臨之際,中興還有三口水井可挖,為此中興仍需繼續蛻變、遷徙和進化。
在傳統電信設備領域,中興需要的是從做大到做強的蛻變。純電信設備市場僅有不足900億美金,算上電信服務也不過1200億-1300億美金,唯有通過強強對話擠掉1~2家才能剩者為王,營收182億美金且長期虧損的諾西是必須超越的目標。為平衡規模和利潤,中興必須提升公司效率,甚至金融運營水平,才能對沖掉人力成本和匯兌損失。
在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終端市場和云計算為方向的企業網市場,中興需要遷徙。中興2011年的遷徙是成功的,終端增長52%,企業網增幅約80%。淺嘗之后則是硬仗,這種多元化的遷徙需要不同于以往的基因。比如,終端方面,進一步的提升有賴于品牌塑造、明星手機;企業網領域,HP、Juniper、華為、中興等所有追隨者都繞不過占據市場60%以上份額的思科,需要渠道建設,這是中興以往并不擅長的。
在“后成長時代”進化或許才是最難的。君不見,五大設備商的利潤不及一家思科,蘋果、三星(微博)兩家占據終端行業90%的利潤,而操作系統、搜索、電商等領域都是一家獨大,GE、波音所在行業也是寡頭?“后成長時代”意味著更大的行業集中度、更高的運營效率,中興定位為行業前三或許僅僅針對成長中的電信業,而非滯脹的行業。
行業旱季不僅是中興的挑戰,也是行業之挑戰,TOP3正在從天花板變為生存基準。進入軟銀、法電、沃達豐等一流運營商市場,在企業網和手機領域高歌猛進之后,是否可更進一步,或將是中興能否“剩者為王”的勝負手。New iPAD的滯銷、HP的疲軟是否意味著終端和企業網市場其實也不像想象的難呢?
推薦閱讀
尼爾森:美國2月近一半手機用戶使用智能機 48%的智能機用戶表示他們使用的是Android設備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30日早間消息,根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的美國2月份手機市場調查報告,近一半美國用戶使用的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興“進化論”:四大挑戰橫亙在未來之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30/4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