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會否為基金賣力吆喝這類和自己競爭的產品呢?某債券基金經理認為,代銷基金同樣可以為銀行增加不少收入,而且這類短期理財基金很大比例資金可能會投資于銀行的協議存款,也能解決銀行攬儲的問題 ]
“30天理財”、“月月鑫”、“季季鑫”、“365天理財”……這些常常出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當中的名稱,未來有望出現在新的理財型基金產品中。
隨著債基的一波發行熱潮,基金公司也加大創新力度。“定期開放”和“短期理財”基金可能成為固定收益基金新的創新產品。
純債基金“升級”
富國基金公告稱,富國“新天鋒”定期開放基金將于近期正式發售,這是業內第一只“定期開放型”基金。與“富國天豐”唯一不同的是,“新天鋒”在3年封閉期結束后不轉為LOF,而是提供一段開放日讓資金申購贖回,之后繼續按照3年封閉期運作。
除了富國“新天鋒”外,南方金利定期開放債基也已獲批,即將發行。工銀瑞信、嘉實、易方達等基金公司也上報了定期開放型的債券基金。
“目前的定期開放型債基都是純債基金,封閉期在1~3年不等。”好買基金研究員陸慧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封閉式債基每年的收益率要比開放式債基高出1個百分點左右。
“這種產品可以說是封閉式債基的升級版。”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之前的封閉式債基封閉期滿后轉為LOF,引起大量資金贖回,對基金規模造成很大沖擊。“定期開放的好處是可以一直滾動運作。”
除了這種1~3年的定期開放純債基金外,部分基金公司還擬推出類短期理財產品的基金,例如仍有待證監會審核的匯添富 30 天理財債基、匯添富60天理財債基、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基、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基和光大保德信添天利貨幣定期開放基金。
“目前大多數這類產品也都定位為純債基金。”華泰聯合證券基金分析師王昉對記者表示,短期化決定了投資組合中不太可能加入風險較高的權益類資產,因此將更突出債性。而貨幣基金本身就是一個現金管理工具,如果封閉的話,可能喪失了貨幣基金本來的意義。
很多分析人士指出,期限為1~3個月的純債基金可能與貨幣基金并沒有太大差別。“期限為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的話,基本上就類似于貨幣基金。”陸慧天指出,但由于封閉式操作,投資策略上不用考慮資金流動性,收益率會略高于普通貨幣基金。
“期限太短直接投資債券并不容易,可能更多關注一些即將到期的債券。”上述債券基金經理也指出,或者配置短融、回購,更多的可能是和銀行做協議存款。“不過如果產品定性為純債基金,在債券投資的期限和信用等級方面都會比貨幣基金更加靈活。”
據了解,按照規定貨幣基金投資債券期限必須在一年以內,如果投資信用債信用等級必須達到AAA級以上,純債基金并沒有這方面限制。
強化分紅?
目前幾只短期理財債基都仍處于待審核狀態,相關契約規定和條款設計仍不明確。
據業內人士透露,華安上報的產品方案是有“約定預期收益”的固定組合短期理財產品,“約定預期收益率”和“固定投資組合比例”為其兩大特色。此前,除了分級基金A類份額外,監管層不允許公募基金產品有約定預期收益率。
不過,華安基金方面并未直接向記者證實這一說法。華安基金表示,目前產品仍在證監會審核中,對產品具體細節不便透露。
短期理財債基是否會采取約定收益率尚不明確,但王昉預計,定期分紅可能是這一類基金的一大特色。“如果沒有按期分紅條款,短期理財債基的發展會類似于市場上已有的超短債基金、中短債基金,在收益預期上低于久期更長的債券基金,同時在靈活性上又輸于貨幣基金。”
“而且短期理財債基要爭奪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市場,需要做到定期分紅。”王昉指出,因為基金投資必然存在業績波動,短期理財市場比拼的是穩定的收益預期。
起點1000元
“如果封閉期在3年左右,和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有一定區別,這么長期限并且投資債券的理財產品比較少。”陸慧天指出,與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主要是封閉期為1~3個月的短期理財債基。
在去年監管部門對超短期理財產品叫停之后,大多數銀行停止發行1個月以內理財產品,不過一些7天等滾動型理財產品仍在發行,短期理財債基的推出正是瞄準了這一空白市場。
“目前1個月以內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的減少被1~3個月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增加所彌補。” 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對記者表示,今年1、2月份1~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分別為1012款和1102款,基本上是去年同期發行數量的一倍左右。
“現在客戶對于1個月以內這種短期理財產品仍有一定市場需求。”北京銀行一位理財分析師指出,基金公司如果推出這類產品,相信市場需求不小。
“現在銀行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4.5%~5%之間,不過銀行理財產品池子并不透明。”王昉指出,短期理財債基如果做得好的話,年化收益率可能會超過5%,而且資金池的透明度會比銀行理財產品好很多。
而且,與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萬元、10萬元的投資門檻相比,這類基金產品的投資起點僅為1000元。“不過還要考慮申購、贖回和管理費方面的影響,畢竟銀行理財產品并沒有這些費用。”王昉表示,可能這類基金的申購、贖回費會低于一般基金,但目前尚無法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產品的發行渠道仍主要依賴于銀行,銀行會否為基金賣力吆喝這類和自己競爭的產品呢?“基金公司可能面臨大銀行的消極營銷的影響。”葉林峰指出,小銀行由于本身理財產品數量不多,因而可能更愿意代銷基金產品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上述債券基金經理則并不擔心這個問題,代銷基金同樣可以為銀行增加不少收入,而且這類短期理財基金很大比例資金可能會投資于銀行的協議存款,也能解決銀行攬儲的問題。
實際上,這并不是基金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的第一次“交鋒”。目前市場上的多只分級債基A類份額也采取三個月或半年開放一次,獲得當期約定收益。這種A類份額和銀行短期理財的相似度更高。
推薦閱讀
[ 出于換倉成本的考量,部分TOT產品雖然有完整的管理流程,但是考慮到交易成本仍然極少進行操作 ] 一度火爆的TOT產品進入了冰河世紀。 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根據Wind數據整理發現,從去年12月開始,已經連續4個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基金“叫賣”類銀行理財產品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31/4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