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訊】目前,每個上網的人恐怕都要有一個或幾個QQ號,也許還有MSN賬號。和個人IM(即時通信)產品普及程度相比,企業IM市場只能算剛剛起步。imo公司即便是這個市場中占有率最高的企業,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不過,imo公司馬上就會出名了,因為它把IM巨頭騰訊選為對手,開始了一場不計后果的戰斗。
“騰訊,請道歉!”
3月26日下午,北京中國大飯店會議室,一場特殊的新聞發布會正在進行。會場的背景板上醒目地寫著幾個大字——騰訊,請道歉。
“唉!”imo公司運營總裁張翀睿輕輕嘆了口氣,準備開始對騰訊進行控訴。不過,在控訴前,他還需要花幾分鐘時間讓記者們了解一下imo,因為不要說在ICT領域,即便是在互聯網領域,企業IM也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分支,能知道imo公司前世今生的記者更是鳳毛麟角。
imo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研發和管理總部位于上海,是一家定位于企業IM市場的企業。經過5年多的研發和17個月的試運營,該公司于2010年12月正式開始運營imo平臺,已經擁有10萬家企業客戶,并計劃在2013年底、2014年初上市。目前該公司使用的名稱更多是“imo云辦公室(統一通信平臺)”。
此次imo公司特意從上海總部跑到北京舉辦發布會,源起于不久前的一場沖突。3月21日,當得知騰訊將在上海花園飯店舉辦企業QQ產品發布活動的時候,imo也租下了旁邊的會議廳,布置了多塊展板,列舉各種騰訊企業QQ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imo的多位代理商還高舉寫有“抗議騰訊抄襲”、“抗議騰訊惡意競爭”的牌子。此后,兩家公司的工作人員發生了激烈的爭吵,imo展廳內的展板被人拉倒,并有部分損毀。最后,imo的工作人員撥打了110報警電話,警察趕到后平息了爭端。
張翀睿表示:“騰訊一直就有面向企業用戶的IM產品——RTX,但那只是一款軟件,和imo這樣的平臺產品不是一回事,大家的競爭也相對正常。但今年2月8日,騰訊正式推出了企業QQ,新換了一批人,他們就不按常理出牌了。”他認為,騰訊企業QQ每年都要對每個企業客戶收取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的費用,自然將實行免費模式的imo視為眼中釘。
三大罪狀存疑
張翀睿列舉了騰訊的三大罪證,并在發布會現場針對截屏圖片進行了說明。
罪證一:購買百度關鍵詞,劫持imo用戶。imo提供的截屏圖片顯示,用戶搜索“imo企業即時通信”時,在搜索結果頁面最上面的推廣鏈接第三條出現的是“企業QQ辦公版為中小企業提供高效的企業即時通訊”,該鏈接指向騰訊企業QQ的網站。不過,目前該推廣鏈接已經不存在了。
罪證二:抄襲imo的文章和概念。2月17日,Donews網站轉載了《信息時報》文章《移動互聯網時代:把辦公室裝進口袋》。這篇對騰訊企業QQ的報道,出現了整段抄襲imo在2011年12月27日發表的《移動辦公室:企業即時通信的下一個金礦》的內容。3月12日,Donews網站署名佚名的文章《騰訊首創可管理的企業QQ 提升通訊管理能力》稱,騰訊首創了“可管理的企業即時通信”等內容。但是張翀睿認為這個概念是imo早在2010年12月8日的產品發布會上就已經提出的,在相關文章中早有體現,并非騰訊首創。
罪證三:利用水軍惡意詆毀imo。3月12日,網絡上突然出現大量詆毀imo以及網易即時通、263EM等產品的內容。筆者按照張翀睿提供的線索,在新浪微博中找到ID為“互聯網IDIOT”的博主在3月12日17:32發布的一條微博:“#企業即時通訊工具選型#大家有什么好的企業即時通信工具推薦嗎?網易即時通、263EM,還是imo企業即時通信工具好?還是新出來的騰訊企業QQ辦公版好?我沒主意了~大家幫忙推薦!”在這條微博下,截至3月28日,已經有3068條轉發和2026條評論,其中很多評論都是抬高騰訊、打壓其他產品的內容。這位有著1567位粉絲的博主發布的其他微博都鮮有評論和轉發。因此,imo懷疑這是騰訊在背后操縱的。
不過,對于以上imo給出的證據,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在百度關鍵詞的推廣鏈接文字中含有imo字樣,的確是騰訊做得不妥的地方,但現在已經撤掉了。而另外兩條則并不能確認是騰訊的過失。”該人士認為,文章的抄襲,更應該是網站編輯和媒體記者的責任,騰訊的責任充其量是市場公關人員沒有盡職;關于“可管理”理念的首創,騰訊說的是“可管理的企業QQ”似乎并沒有太多不妥;水軍詆毀imo及其他同行,則更是很難找到是騰訊所為的證據。
騰訊有苦難言
張翀睿表示,騰訊“不僅突破了商業道德底線,而且觸碰了法律的底線”。他提出了三點要求:3月21日打砸imo展會現場的騰訊工作人員,必須登門道歉;賠償現場損壞的展板、展架(價值718元);要求馬化騰給予正面回應,并保證抄襲、打壓等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針對上海花園酒店沖突事件,雖然張翀睿認為imo自始至終都是在理性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就是想讓用戶看到證據、知道真相,但顯然imo的做法客觀上激怒了騰訊當時的現場工作人員。
記者聯系到騰訊的相關市場工作人員,提出采訪要求。該工作人員在請示領導后表示,騰訊將不對此事進行回應。
這已經不是騰訊第一次對爭議事件采取不回應的態度。據筆者了解,2010年底騰訊與360公司的“3Q大戰”結束后,騰訊在內部研討會上就曾經反思,認為不應該對360公司采取過激的反擊行為,而且,對以后發生的各類口水戰,騰訊一般都采取不回應的政策。
有關騰訊模仿其他互聯企業產品和業務模式的質疑由來已久。騰訊也許覺得很委屈,為什么在計算機硬件、軟件領域,不少的企業生產和銷售同一類產品,而到了互聯網領域,騰訊和其他企業推出類似的產品和服務就被指為模仿甚至抄襲,并遭到業內同行的一致聲討?況且,這次沖突的原因還不是抄襲產品的問題。
騰訊無疑是國內IM領域的大哥大,隨著企業級市場逐漸成熟,騰訊以企業QQ再度發力企業IM市場,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張翀睿也強調,imo并沒有認為騰訊企業QQ抄襲了imo的產品,只是對騰訊采取的一些非常規的市場手段忍無可忍。對于一些媒體提出的“imo是借此炒作”的質疑,張翀睿予以了堅決的否認。
推薦閱讀
卡巴斯基宣布簽約周杰倫任亞太區品牌代言人(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 (樂天)4月5日消息,信息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卡巴斯基實驗室今日宣布,正式簽約演藝界全方位創作才子周杰倫擔任其新一年度亞太區品牌代言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mo逼迫騰訊道歉未獲回應(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5/4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