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或許是某些市場產品的不幸,但在美國農業部(USDA)的“配合”下,2012年眼看將成農產品的“旺年”。
美國農業部于上月末發布的新一年度美國農業部種植意向及季度庫存報告顯示,預測2012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為7390萬英畝,較去年減少1%,較2010年減少5%,且低于市場平均預測水平。同時預測2012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為9590萬英畝,較去年增加4%,較2010年增加9%,高于市場平均預測,這也是自1937年歷史紀錄9720萬英畝以來的最高水平,但美國農業部的玉米庫存預測遠低于平均預測水平,因此較大程度上抵消了面積增加的不利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報告結果整體利多,再次確認美國農作物供應偏緊的局面,在南美干旱造成南美大豆大幅減產情況下,美國大豆面積年比繼續下降將令全球供應緊張局面加劇。
農產品普漲
就在上述報告發布后的5個交易日內,美盤CBOT大豆期貨主力5月合約連續上漲逾5%,僅3月30日當天就暴漲3.5%,收于1403美分/蒲式耳,這也是該作物期價約半年多來首次攀上1400美分/蒲式耳。其間,下游品種CBOT豆油和豆粕主力價格亦分別上漲5%和4%左右,CBOT小麥期價3月30日甚至上漲了7.87%,成為報告當天上漲幅度最大的作物。美盤玉米雖然面臨種植面積提高的基本面,但近期價格依然受到大豆等作物影響而走高,從上述報告發出到昨日記者發稿,CBOT玉米主力合約奇跡般地上漲約8.4%。
“玉米價格無視種植面積創紀錄而繼續走高,的確和其庫存預測數據的下調有關。另外市場早在報告公布前就預計大豆種植面積將減少,因此它的上漲并不意外,只是大豆這幾天的表現似乎沒有玉米那么強,可能也與大豆庫存預測的升高、玉米庫存的下降有關,且玉米的消費情況也比大豆好一些。”一位農產品分析師指出。
截至2012年3月1日,美國玉米庫存總量為60.1億蒲式耳,年比同期下降8%,低于市場平均預測水平。其中農場庫存為31.9億蒲式耳,年比下降9%,非農場庫存為28.2億蒲式耳,年比下降10%。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玉米消費量為36.4億蒲式耳,比上年同期的35.3億蒲式耳有所上升。同樣截至2012年3月1日,美國大豆庫存總量為13.7億蒲式耳,年比還增加10%,略高于平均預測水平,其中農場庫存為5.55億蒲式耳,年比增加10%,非農場庫存為8.17億蒲式耳,年比增加10%。而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的美國大豆消費量為9.98億蒲式耳,年比同期下降3%。
“天氣市”下震蕩將加劇
盡管之前不少機構都預測今年的大豆價格表現將好于玉米,但以上數據的出臺預示著美國農業部對玉米價格“關照”的延續。過去18個月,美國農業部的月度供需數據經常給玉米提供支撐。美國農業部在2010年10月的報告就曾極力看多玉米,該機構將美國玉米產量預期較9月劇減將近5億蒲式耳,庫存預期也削減了超過2億蒲式耳。2011年1月,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繼續看好玉米,將美國玉米2010/2011年度產量從125.4億蒲式耳削減到124.47億蒲式耳,期末庫存也從8.32億蒲式耳調低到7.45億蒲式耳。在那份報告公布之前,CBOT玉米期價已經自2010年11月下旬的低點反彈超過10%,至600美分/蒲式耳左右,同時基金持倉也一路上升。
當然亦有專家表示,種植報告的影響或許僅限于最近幾周,未來一年的美盤農產品價格未必不會發生異變,特別是后期天氣將是決定大豆及其他作物最終產量的關鍵性因素,種植報告之后,農產品市場將正式展開對北美天氣的炒作。盡管農產品中長期整體震蕩趨強的基調難以改變,但這些作物價格在“天氣市”下的震蕩將加劇。
推薦閱讀
上海銀行H股上市情況初見端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獲悉,針對境外H股上市一事,上海銀行正式啟動公司內部決策程序,并將在4月20日召開的2011年度股東大會上進行審議。 H股上市初見端倪 據了解,此次上海銀行2>>>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數據再次點石成金“暗示”農產品供應偏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6/4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