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灣企業而言,大陸市場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在昨日的“2012上海臺灣名品博覽會”開幕式上,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大陸消費者眾多,“十二五”時期著力推行的“擴內需”政策,將為臺灣企業,尤其是臺灣中小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商機。
“臺灣是個小水池,大陸是個大湖,把‘小水池’養的小魚放到大湖里,就有望變成大魚,甚至遨游四海。”王志剛說,“有些品牌在臺灣本土并不知名,都是在拓展大陸市場后,更為消費者知曉,康師傅方便面、旺旺、永和豆漿、達芙妮都是成功的例子。”
思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孟翰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公司研發的消費產品在臺灣地區已經非常暢銷,但大陸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更是公司極為重視的新空間。“這次參展,我們希望能夠在大陸地區找到經銷商,讓大陸消費者也逐漸熟悉我們的品牌。”
事實上,伴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實施,兩岸經貿合作不斷升溫的跡象已經顯現。
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在上述開幕式致辭時也表示,兩岸經貿合作已經躍上新臺階。去年,大陸與臺灣地區貿易額突破1600億美元,同比上升10.1%;其中,大陸從臺灣地區進口達到1249.2億美元,同比上升7.9%。
在王志剛看來,大陸地區的市場商機顯而易見。“比如,目前大陸非常重視城鎮化發展,農村也要富起來,且大陸消費者對民生日用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檔次也越來越高,市場空間很大。此外,大陸注重產業升級,大力推進高新科技產業發展,也為臺灣地區一些有經驗的通訊企業,以及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產品的生產商帶來了機會。”
堤維西節能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節能照明事業本部執行經理陳啟峰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受到歐美經濟危機影響,公司產品外銷這些地區的數量明顯減少。
“我去參加一些國際照明展,歐美客商明顯減少,而亞洲市場則活絡得多。”陳啟峰說。
在青睞“擴內需”商機的同時,臺灣企業也希望進一步擴大ECFA項下開放領域。“大陸人口多,消耗大,盡管目前整個投資放緩,但即使是以一般速度增加,對臺灣企業來講,市場已經足夠大了。”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總干事王正青表示,“雖然ECFA已經實施一年了,但是對于機械裝備行業開放的項目還是太少,只有100多個。”
王志剛認為,在制造業之外,ECFA也為兩岸加強服務業領域的合作拓展了嶄新的空間。“比如,醫療健康產業領域就是一顆‘新星’,ECFA生效后,兩岸醫療合作空間很大,尤其是在上海。”
推薦閱讀
僅僅過了兩年,一再哭窮的重慶污水處理竟搖身一變為暴利行當昨日,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污水處理毛利率高達65.86%。2009年底,重慶市以污水處理運營嚴重入不敷出為由,大幅提高了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臺企:大陸市場有“致命吸引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6/4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