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需求增速的減緩和航油成本的高企,已拖累了航空公司2011年的盈利,而兩者的影響仍在2012年繼續。
上周,包括東方航空(600115.SH)、中國國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海南航空(600221.SH)在內的四大航企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11年的年報,盈利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且低于市場的預期。
而進入4月份,幾家航空公司又要陸續公布一季報,從目前的形勢看來,受航空需求和燃油成本壓力以及人民幣升值幅度減少的影響,航空公司的盈利或再次大幅同比下滑。
燃油套保隱患
2011年,東方航空、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分別盈利48.87億元、74.77億元、50.75億元以及26.3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2%、38.8%、12.6%以及12.69%。
綜合分析四大航的年報,2011年國內國際航線兩重天、客運貨運兩重天的態勢非常明顯,三大航的國際航線和貨運板塊都沒有取得盈利,而以國內航線為主的海航和南航,主營利潤呈現正增長,也說明了2011 年的國內市場好于國際市場。
而油價的上漲更是令航企在成本上承壓。比如南方航空2011 年的營業成本為769.54 億元,同比增長23.0%,主要就是由于航油消耗增加和油價上升,該年公司航油成本達到326.75 億元,同比增長39.1%,占主營業務成本已達43.1%。
而對東方航空和中國國航來說,此前用以平抑燃油上漲風險的燃油套保合同也逐漸到期,卻沒有簽新的合同。比如東方航空的航油套保就在2011年底全部結束,截至2011年底,公司全年原油期權合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約為人民幣0.67億元,同比下降約8 億元。中國國航的燃油對沖收益也只有8500 萬元,較上一年的20 億元大幅回落。
之所以沒有簽訂新的燃油套保合同,與金融危機時期受國際燃油價格突然大跌影響,東方航空和中國國航此前簽訂的燃油套保合同相繼錄得巨額浮虧有關,當時,國資委等政府部門要求兩家公司暫停簽署新的合同,甚至對原有合同進行止損。
不過,自2011年以來,國際燃油又重上攀升軌道,這對燃油成本占第一大成本的航空公司來說,是最憂心的打擊。三大國有航企之一的一位管理層人士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目前政府方面已經重新放行航空公司簽署燃油套保合同(不過需要事先備案),但油價如今已在高位,在這一時點簽署新的合同并不是合適的時機。
一季度三重壓力
而燃油成本高企,也是航空公司在2012年所面臨的最大壓力和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3月份以來,民航局和發改委已經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動趨勢,兩次上調國內航油出廠價格,累計上調幅度365元/噸。而與此同時,需求的疲軟卻無法讓航空公司通過提高票價轉移成本。
上述航企的管理層人士就告訴本報記者,這幾個月以來,由于經濟復蘇的乏力,國際航線的不景氣有目共睹,而去年紅火的國內航線目前也不是很理想,尤其是頭等艙和商務艙客人以及全價經濟艙客源下降,這直接影響航空公司的票價水平和收入。
根據記者拿到的民航局內部統計數據,由于需求疲軟、燃油成本高企,2月份國內航企還出現了鮮有的單月虧損,虧損額達5.4億元。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月航企的運營狀況比2月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論是票價水平還是客座率,同比和環比仍在下滑。
與此同時,去年對三大航盈利有所貢獻的匯兌收益,在今年一季度也大幅減少。今年一季度,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減少,將相應減少以美元計價采購飛機的三大航的匯兌收益。根據安信證券分析師謝紅的測算,估計去年一季度匯兌收益貢獻三大航利潤總額約35%,而今年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減少,按至3月23日年累計升值幅度測算,將致使三大航利潤總額下降27%。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預計,進入4月份后,由于有清明和廣交會等小旺季的刺激,需求應該較3月有所回升,從目前的客座率、票價水平來看,同比、環比的降幅也在逐漸減小。
而平安證券的最新報告則指出,從2012 年的經營情況來看,票價下滑、航油成本上升,將對三大航業績構成明顯的威脅,人民幣升值對各公司業績的影響也顯而易見。不過,由于預計國內收益水平恢復將快于國際,業績回升受益最大的將是南方航空。此外,國際航線短期回升難度較大,但日韓航線將好于歐美,這意味著東方航空或將獲益。
推薦閱讀
近年來國內維生素C的巨大擴產沖動,終于讓藥企飽嘗價格戰的惡果。 昨日,國內維生素C五大企之一的東北制藥(000597.SZ)發布2011年年報,公司去年營收為38.83億元,同比下降19.58%;凈利潤則為-3.92億元,同比暴跌83>>>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油價拖累航企一季度盈利承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6/4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