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閉幕了,回味這次盛會:會議密集,有觀點、有爭鋒的不少,發人深省的不少,亞洲制造業論壇算是一個。
金融危機后,亞洲制造業普遍感到痛苦,危機前,亞洲迎來發達國家去工業化、產業轉移的黃金期;危機后,發達國家或將再工業化、重回制造業。而亞洲國家此時也面臨制造業升級的問題,亞洲國家和歐美發達國家在制造業領域有一定的競爭不可避免。
作為全球制造業的中心,亞洲自然有轉型和升級的緊迫感,從此次亞洲制造業論壇的議題設置皆可見一斑——“亞洲制造業的戰略突破”。
此次會議被譽為亞洲制造行業轉型與升級的驅動力和風向標,亦是華夏幸福基業與博鰲亞洲論壇的首度合作。作為國內“開發區投資運營專家”,華夏幸福基業以產業促進機構身份與博鰲亞洲論壇深度合作,參與了關于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話題深度討論,而華夏幸福基業關于制造業發展的見解,以及提出的“產業推動中國,實業創造世界”理念,也引發了來自中美德日等國產業領袖和企業精英的強烈共鳴。
“打造產業集群系統良性的生態環境,是促進中國城市化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華夏幸福基業的這一觀點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認可。
以開發區為載體,創造園區開發運營與城鎮開發建設相互促進“三化”發展路徑,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及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指向。
4月2日,國務院高層領導在亞洲博鰲論壇上表示,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行“三化”并舉,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路徑,也是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的戰略舉措,可以助推中國在“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保持經濟適度較快增長,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三化”新戰略目標,成為指引未來中國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發展的方向。
而無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都與產業發展相關,而工業化更是將制造業等新工業經濟提高到了新的戰略高度。
“打造產業集群系統良性的生態環境,是促進中國城市化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由博鰲亞洲論壇主辦,華夏幸福基業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參與的制造業圓桌會議上,華夏幸福基業全球產業促進中心總裁、產業中國創始人轷震宇表示,中國制造業已經步入以產業集群為主體的區域競爭與合作的新時期,注重產業集群的發展,是實現工業化的重要途徑。
“三化”新路徑
筆者從博鰲論壇上獲悉,在外需下降、國內通脹壓力不減等諸多背景下,中國工業增速在近期放緩的態勢還在繼續。
交通銀行最新預測報告數據,氣候因素導致的食品類價格上漲,預計3月份CPI同比漲幅為3.5%,比2月略有反彈,而此前,業內普遍預計CPI會進一步走低。
匯豐銀行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1%,為4個月以來的低點。一系列經濟數據增加了市場對3月份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的擔憂。
中遠集團董事長魏家福在制造業圓桌會議上直言,當前國內經濟局勢的下滑壓力大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以中遠集團為例,2011年凈利潤就虧掉了104.5億元,油價上漲、國際貨運市場低迷等因素今年依然存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相關人士認為,從前兩個月的數據來看,從消費、投資和貿易數據看,總需求進一步放緩態勢明顯,今年一季度的工業增速很可能進一步放緩,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超過以往。
“預計一季度GDP環比增速可能從去年四季度的2.0%放緩至1.6%,低于此前預期的1.9%,同比增速可能降至8.5%左右,低于預期的8.7%,”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如是說。
此次制造業圓桌會議的主題聚焦“亞洲制造業的戰略突破”,雖然亞洲制造業的發展遇到重大挑戰,但來自中、德、美、日等國的行業領袖們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態勢并未改變。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僅為51.3%,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城市化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上千萬人走進城市,消費和投資需求也隨之增加。
城鎮化決定了中國內需市場具有很大的擴大前景,而工業化是提高中國產業競爭力和給城鎮化帶來就業、社保等人口聚集支持的關鍵環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消費結構升級的不斷推進,中國至少還有20年的發展機遇。
若要實現“三化”目標,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發展成為了核心問題。
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中國制造業、亞洲的制造業已經走向世界。”工業再造的核心是創新,對于中國制造業而言,改革開放30年,從過去簡單的貼牌加工到今天有自己的技術,標志著中國制造業、亞洲的制造業已經走向世界。
一方面,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依然留住制造業工作機會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給產業梯度轉移提供了空間,中、西、部可以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
轷震宇介紹,華夏幸福基業通過近10年的實踐摸索,走出了一條以開發區專業化運作來帶動產業鏈升級的路子。上述模式在“亞洲制造業突圍”的論壇上,也得到了與會嘉賓的認同。
以開發區為載體,創造園區開發運營與城鎮開發建設相互促進的“三化”發展路徑,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及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指向。
產業集群系統
在上述制造業圓桌會議上,“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制造業的優化升級作為促進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已形成共識。
其中,被業內稱為中國目前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投資運營專家的華夏幸福基業,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成為了中國制造業轉型討論的熱點嘉賓。
“打造產業集群系統良性的生態環境,是促進中國城市化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轷震宇表示,產業集聚帶來的是產業鏈一體化,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抵抗通貨膨脹下成本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之間相互接近,可形成一個相互協作、競爭的環境。
構建一個國家產業集群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國家對產業的政策扶持;二是區域產業集群價值的培育與打造。
而打造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應由地方政府、龍頭企業和產業促進機構三方一體來共同實現。地方政府應該制定好適合本地區的產業發展政策,做好營商環境,通過軟性服務,提高本地區產業吸引力。龍頭企業會影響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很多企業,有極強的輻射作用,圍繞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鏈集群是打造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核心。產業促進機構,利用市場化運作,資源整合的優勢,聯結產業促進的各個環節,延伸產業鏈,可以很好地彌補地方政府和產業龍頭在打造產業集群方面的不足。
推薦閱讀
江瑋 今年是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十年。“2012年,TCS希望在中國市場能夠實現超過50%的顯著增長。”塔塔咨詢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總經理陳哲(Natarajan Chandrasekaran)在出席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助力“三化”新戰略 深耕區域產業集群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7/4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