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比亞迪和戴姆勒在雙方合作關系推進兩年后,在深圳發布了比亞迪戴姆勒中國電動汽車品牌DENZA,中文名為騰勢。兩年前的3月1日,比亞迪高級副總裁的廉玉波匆匆飛往德國斯圖加特,代表比亞迪與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長蔡澈確定建立電動汽車技術伙伴關系。
時下廉玉波兼任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的中方CEO,但在品牌發布會現場,廉玉波沒有登臺演講,只回答了一個外界頗為關心的問題:新公司中比亞迪和戴姆勒如何分工。
現場的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也顯得頗為低調,回答媒體提問時謹慎而收斂,與三年前比亞迪第一款新能源汽車F3DM上市時的滿面春風判若兩人。盡管騰勢的第一款將在明年上市,但仍然有諸多問題困擾著要打造一個全新模式、全新領域(高端電動汽車)和全新品牌的公司。
生產基地懸疑
騰勢的問世,被人認為是中國汽車中外合資的一個突破——汽車合資中方開始擺脫“代工”的局面,開始擁有合作品牌。
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華立新表示,明年將會投放這一品牌的第一款車型,這款車將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亮相。但是,無論是王傳福還是華立新,都沒有明確表示,迄今為止沒有公布生產基地規劃的這一品牌車型如何生產。
比亞迪奔馳當初成立的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并非生產公司,在國家政策不支持新的汽車新增項目的大環境下,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生產新品牌要獲得審批并不容易。戴姆勒在中國已經擁有北京奔馳和福建奔馳兩家合資公司,要想獲得新車生產資質已經難有可能。
近日,有消息人士稱,戴姆勒近期在中國對兩家合資公司的整合,其一是改變多年來戴姆勒在中國市場的“散亂”局面;其二是通過整合與北汽、福建汽車之間的合資關系,能為比亞迪戴姆勒新品牌騰出一個生產資質。
但該人士并未透露相關整合的具體方案,只稱“多方正在洽談”。比亞迪和戴姆勒新品牌投放時間漸近,各方也正在加速推進。
從福建奔馳的反應看,該整合短期內并未湊效。雖然一度從比亞迪方面傳出,已經為新合資公司的生產工廠進行了選址——在深圳與惠州的交界處劃出了一塊足夠大的土地,最終都未能敲定。
此后,有比亞迪內部人士稱,新品牌車型將在比亞迪現有工廠生產。雖然該說法也未得到王傳福證實,但按照明年投產期限計算,建設新工廠已經不可能。
按照廉玉波對于比亞迪和戴姆勒雙方在新公司中分工的解釋,比亞迪主要承擔在電池、電機、電控的工作,戴姆勒承擔整車的總體控制,包括品質控制、整車造車流程,及最終車子測試的各種標準方面的工作。雙方并沒有對如何用比亞迪的工廠生產奔馳工藝的汽車做出說明。
而且即使騰勢品牌解決了生產問題,如何銷售又是擺在這個新品牌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比亞迪方面稱,騰勢會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而不會與比亞迪共用現有網絡。
比亞迪奔馳合資:王傳福的品牌救贖
占領品牌制高點
無論是王傳福還是華立新,都沒有正面回答騰勢品牌三到五年內的銷量預期。
“明年發布這款車之后,我們希望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市場反響。現在國內有6個城市在做新能源推廣試點,因為油價不斷攀升,電動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于電動汽車市場的判斷,華立新言辭上頗為謹慎。
在市場尚無定論時,戴姆勒為何會連同比亞迪在中國打造這一新品牌?“按照戴姆勒的經營模式,它會在有市場的地方尋找優勢資源。”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近年戴姆勒在中國的整合,背后都隱現著尋找優勢資源的影子--其中在配合政府政策方面尤為顯眼。去年早些時候北汽與奔馳的合資協議、今年福建戴姆勒更名,都被認為背后有政府推手;在這其間,其還在中國尋找政府背景的股權投資者等等。
中國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同時對于過去“市場換技術”政策進行反思,希望中國汽車產業能真正擁有西方技術的品牌。戴姆勒對此有非常清晰的審視。“建立騰勢品牌,對戴姆勒來說是對中國政策的響應。”王傳福近日在評價騰勢品牌的深遠影響時一語道破。華立新也隱晦地提到:“特別看重中國政府的支持。”
對于比亞迪,低端的品牌形象一直困擾著它的發展。在其經歷了2009年的銷量狂飆之后,曾一度想要擺脫低端車制造商形象。在2010年曾嘗試推出中高端的M、I系車型,但都以被市場邊緣化告終。
“盡管時下還難以預知什么時候能賺錢,但這個合作對比亞迪來說是品牌的提升,這個收益無法在短期報表上體現出來。”王傳福直言。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4月10日上午消息,IPv6的部署從去年開始進入提速階段,從整體部署來看,運營商在從不同側面逐步推進,但業內人士分析,IPv6的部署還像孤島,尚未形成規模。 IPv6部署開始進入提速階段 IPv6已經說了很多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比亞迪奔馳合資: 王傳福的品牌救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1/4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