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都是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公司,而且也都有各種金融產品,但彭博公司與大智慧之間,不同的不是一點點。
為什么彭博公司會在此時選擇一款“大智慧投資家”這一名不見經傳的終端機,并將其告上法庭呢?這或許是彭博為了應對未來彼此更加激烈的競爭,而在事先布局。
作為金融信息服務業的龍頭,彭博在2009年時的銷售收入就已超過了60億美元。該公司由現任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創立,具有31年歷史。
2011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務業收入為250億美元,彭博以30.4%的市場份額領先于湯森路透,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樣是2011年,大智慧的營收為3.61億元人民幣。
大智慧一位內部人士也坦陳,彭博公司與大智慧雖然存在競爭關系,但兩者確實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大智慧代理律師也表示:“彭博公司每個月的收費都在幾萬元人民幣,屬于高端產品。”記者查詢后發現,目前“大智慧投資家”這款產品的年收費定價為6.8萬元人民幣。
昨晚,大智慧董事長張長虹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款被對方起訴的“大智慧投資家”產品,截至目前的銷售量不大,“鍵盤和屏幕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
而大智慧代理律師也稱,估計彭博公司起訴大智慧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希望在中國市場能有更多的用戶群。彭博方面提供的數據稱,其在中國有3500個客戶。而據相關公開消息,彭博現有31.3萬個終端客戶,而采用其一種最新的金融信息服務終端“彭博NEXT”的用戶也達到了10萬個以上。因而,其在中國的3500位客戶顯然是占公司總客戶量偏少的。如果不能在中國大力開疆辟土,拿到更多的客戶群并提供財經資訊服務,那么彭博也只能繼續守著海外市場,眼看著大智慧在中國順風順水。大智慧自己提供的數據稱,其現在是國內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商。
兩家公司的對簿公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智慧正在為進入海外市場做準備,這讓彭博有些憂慮。
大智慧在2011年年報中披露,正在展開基礎性的工作。公司在加快大智慧國際版系列產品的上市并開展服務。
在未來,大智慧還將全面提升軟件客戶端英文版詞條和關鍵術語的質量,以期界面文字和使用說明符合歐美專業投資者的閱讀及操作習慣,適時推出大智慧金融終端國際版1.0。假設大智慧的這些計劃能夠得以實現,這些動作可能會對彭博最擅長的英文軟件及終端設備的銷售,形成一定的沖擊。
而在國際化的金融信息內容投入上,大智慧也在加碼。
該公司已與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有限公司等境外金融信息源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通過對香港阿斯達克的收購,又擴展了香港的業務網絡,為其國際化目標打下了基礎。
如今的這家國內金融信息服務商還在積極招兵買馬、籌備自己的國際新聞通訊社,祈望在內容上用足工夫。
可以看出,大智慧的國際戰略,已觸動到了彭博的神經。畢竟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場一直都是彭博公司當仁不讓的根據地。
“大智慧要去國外了,因此彭博可能希望通過這次的一個起訴,先阻擊一下對手。”一位知情人士稱。
推薦閱讀
今日之份額即為明日之利潤。青島啤酒(600600.SH)正面臨著盈利能力與市場占有率之間關系的失衡抉擇。與此同時,其他啤酒巨頭也在步步緊逼,紛紛改變傳統打法。 二線品牌銷量負增長 就在幾天前,青島啤酒公布了2011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智慧觸動了彭博哪根神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2/5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