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對多”業務有關規定,專戶業務可不收取申購、贖回費,而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不得低于同類型公募基金的60%。同時,基金管理人可提取不高于所管理資產凈收益的20%,作為業績報酬。
曾幾何時,這一業績提成成為刺激基金開展專戶業務的原動力。
但是,記者從某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其合作的銀行已經將提成上限固定在10%,提取20%的業績收益的日子或將一去不復返。
業績提成規則生變
記者了解到,由于銀行是基金專戶的最大發行渠道,基金公司需要先和銀行商量提成的大概范圍。隨后,銀行才開始尋找符合條件的客戶。
“之前公司和銀行商量,設定一個計提基準,當收益超過比較基準時,就可以拿到20%的提成。我們在和某銀行約定的規則是,只要是業績超過6%,就可以拿到20%的業績提成。”一位專戶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而今年,這家銀行統一規定,不管是哪家基金公司的專戶產品,一旦實現正收益,就可以拿到提成。不過提成固定在10%。也就是說不管業績做得多好,僅能提成10%,這個比例是不能改變的,對所有基金公司都是這樣要求。”上述人士表示。
這位投資經理供職于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過往相關產品業績可圈可點。可即便如此,面對銀行對專戶提成規則的新要求,他仍舊顯得非常無奈。“渠道強勢,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要想發產品,還是要找客戶資源有優勢的銀行。”
新約定對基金的積極性影響顯著。可以以規模一億元的專戶理財產品為例。此前,若業績增長20%,基金公司可以從該產品超過6%的部分提取20%的報酬,即可獲得280萬的收益。而如今,業績增長為20%,基金公司也只能提取200萬的業績報酬。不過,當業績增長在6%以內時,目前這種提成更有益于基金公司。
一位市場人士分析,直接結果就是,如果行情好,基金輕易可以實現正收益,此時也只能提成10%,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業績提成的刺激作用。
某銀行的個人銀行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如今負利率時代已經結束了,銀行從客戶角度出發,投資專戶理財產品的最低標準是“不管行情怎么樣都不能虧錢”。去年,專戶產品出現大面積虧損,傷害了不少銀行優質客戶,所以今年有些銀行的規定出現變化。
艱難求存
在銀行主導游戲規則的背景下,各家基金專戶理財艱難求存。
按照規定,托管費方面,專戶和公募基金相差無幾;管理費方面,專戶較公募基金則打了折扣,一般靈活配置混合型專戶產品管理費為1%左右,同類型公募基金的管理費是1.50%。
記者了解到,2011年大多數專戶產品并未盈利,業績提成化為泡影,專戶產品僅有固定管理費為收入來源。
“假設專戶管理規模10個億,按照1%的管理費計算,每年管理費收入為1000萬元。專戶產品一般會規定客戶維護費為0.5%甚至0.8%,這就意味著大量管理費將被銀行抽走,落入基金公司口袋的真金白銀最多為500萬,減去投研人力成本、銷售成本等,此項業務甚至顆粒無收。”某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然而專戶產品一旦大幅盈利,基金公司提取業績報酬的時候,銀行不免心生艷羨。“基金的一對多的客戶大多是銀行的優質客戶,而產品銷售過程中,銀行渠道也盡心盡力。據說,甚至有基金公司已經悄然約定給銀行渠道業績分成。”一位基金界人士告訴記者。
推薦閱讀
盡管上市之初,大智慧(601519.SH)就被多家券商冠以中國的Bloomberg頭銜,但卻不曾預料,有一日會跟真正Bloomberg對簿公堂。 4月11日,美國數據供應商Bloomberg L.P.(下簡稱彭博)起訴大智慧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2/5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