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發債、增資好不容易才抵達償付能力充足率紅線之上的保險公司,將很快發現,未來自己的融資壓力仍難緩。
日前保監會發布的《規劃》顯示,將用三至五年時間,形成一套既與國際接軌,又與我國保險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以資本充足、風險管理和信息披露為“三支柱”整體框架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制度要以風險為導向,進一步細化風險分類,準確計量各類風險,將償付能力與風險狀況緊密聯系,提高償付能力制度對風險的敏感程度,充分反映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
一位保險公司人士認為,未來償付能力管理的核心應是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特別是要建立能夠有效管控風險和提升金融效率的制度化的監控系統。
這一中國版“Solvency II”建設規劃,讓業內進一步感覺“壓力山大、如履薄冰”。招商證券報告認為,現行償付能力制度僅考慮了部分承保風險,而新規覆蓋了保險公司的整體風險環境,將導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下降。如果采用現有體系和新體系之間的折中方案,保險公司可能面臨杠桿下降和再融資的壓力。
幾家上市保險公司2011年年報顯示,償付能力充足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國人壽(601628.SH)為170.12%,中國平安(601318.SH)壽險和產險分別為156.10%和166.10%,中國太保(601601.SH)壽險和財險分別為187%和233%,新華保險(601336.SH)為155.95%,人保財險為184%。
除了中國太保以外,三家上市公司均拋出了融資計劃。中國人壽擬在境內發行不超過380億元次級定期債務和在境外發行不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次級屬性債務融資工具。新華保險將發行100億元的5年期次級債和50億元10年期混合資本債,中國平安將公開發行不超過260億元人民幣A股可轉換公司債。
中國人壽表示,380億發債后償付能力充足率可提升50個百分點。中國平安表示,260億元A股可轉債如順利發行,可保證集團兩三年內資金充足。新華保險表示,150億元的融資可使償付能力充足率今年保持在150%以上。
近年來,受業務發展以及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大中小保險公司都面臨償付能力充足率壓力和增資需求。2010年保險公司共增資557億元,2010年則猛增至1501億元,其中,共有66家公司增資約900億元、15家公司發行次級債共計601億元。今年首季,已有14家保險公司獲批增資,增資總額約170億元。如加之三家上市公司今年的融資計劃,今年保險業融資規模將不低于去年。
德勤此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保險業十大趨勢與展望》報告稱,2012年險企融資活動仍會持續。對于已大量發行次級債的保險公司來說,上市或股東融資將是擺脫困境的最佳途徑。
與以往主要發行次級債相比,保險公司的融資方式開始多樣化,從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融資計劃來看,包括可轉債、混合資本債及境外債務工具等新渠道。中國人壽即表示,將優化償債資本結構,以降低持有償付能力資本成本。
推薦閱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北京銀行處獲悉,該行擬在上海啟動小微企業信貸工廠操作模式,同時計劃年內在滬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支行。 北京銀行相關人士透露,該行將在滬啟動小微企業信貸工廠操作模式,推動實現批量化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償付能力監管新規將推保險公司融資壓力難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2/5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