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一天,市場似乎已經準備了好久。
當眾多人士都認為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匯率價格已走到相對均衡的區間時,4月14日,央行終于出臺了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的通知,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就此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匯率改革的舉動不僅引起市場人士的熱議,同時也引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關注。14日,IMF總裁拉加德對中國央行宣布將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表示歡迎,稱這是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的重要一步。
從0.5%到1%
4月14日,央行發布公告,決定擴大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通知要求,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浮動區間又稱每日價格最大波動幅度,股市中俗稱“漲跌停板”。A股中 1個漲跌停板一般是10%,即指當天的成交價與前一交易日的收盤之比為10%。而人民幣的浮動區間類似于股市中所說的“漲跌停板”,是指人民幣在境內市場的即期市場交易價格相對當日人民幣中間價的最大波動幅度。
“擴大即期市場上的匯率浮動幅度肯定能讓市場更活躍。作為交易員來說,希望出現這樣的改革。否則市場顯得太沉悶。”興業銀行一位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稱,其實,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日常的交易中,交易員的心態基本都對擴大浮動幅度有了預期。“擴大浮動幅度相對風險加大,但是,改革后的這個浮動幅度還是屬于能夠控制的風險范疇。”他說。
央行稱,當前我國外匯市場發育趨于成熟,交易主體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日漸增強,為“促進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因此央行出臺了此次匯率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建設。
風險沒那么大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市場已經為改革做好了準備。人民幣匯率價格從去年9月開始就已經在市場上出現了有升有貶的更具彈性的特點;到了2011年12月,人民幣在境內即期市場上更是多日出現接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0.5%下限的特殊情況,即俗稱的人民幣即期市場“跌停”;到了今年3月,無論即期市場價格,還是人民幣的中間價,都出現大幅升貶的走勢,人民幣不再單邊升值,它在上下跌蕩中尋找著均衡的價格。市場自身發出這樣的信號時,引起了央行等監管部門的“共鳴”,央行行長周小川從去年底以來在多個場合都表達了將有望開啟匯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改革。
“市場有過一段時間的漲跌預演,這樣的情況下再擴大人民幣波動幅度正當其時;同時反過來,如果政策出臺加劇市場波動,市場也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一國有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對本報記者說。
推薦閱讀
歐洲遭遇“黑色星期五”CDS費率突破500點西班牙引爆新危機
4月13日,星期五。在西方,星期五和數字13都代表著壞運氣。不幸的是,歐洲市場13日就遭遇了黑色星期五:受西班牙銀行從歐央行借款額創歷史紀錄這一消息影響,開盤就萎靡不振的歐洲各國股市立刻快速下跌;而當天西班牙>>>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6/5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