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開始,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現行的千分之五擴大至1%。這被認為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重要步伐。
4月13日舉行的“2012年兩岸三地金融發展與合作高峰論壇”上,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海外人民幣離岸市場,而在香港、臺灣這些和內地經濟往來十分密切的地區設立離岸市場最有發展前景。
“港交所也在醞釀推出人民幣股票。”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投資產品科總監李子麒在上述論壇上稱。
香港于2009年7月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邁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李子麒透露,截至2012年2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余額已經超過5660億元。香港現在的人民幣業務已經涵蓋人民幣存款兌換、貿易結算、貿易融資等全面銀行業務,以及人民幣債券、基金、股票等投資產品。今后將推出更多產品,從而引領香港的人民幣離岸產品的發展。
但是香港也有很多競爭,如中英兩國達成支持倫敦發展離岸人民幣協定;新加坡在人民幣存款、跨境貿易結算、債券發行與上市等方面取得進展;芝加哥交易所計劃推出人民幣期貨合約,并接受人民幣擔保金等。
臺灣也在積極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理事長許嘉棟表示,兩岸在各方面的交流非常密切,唯有金融起步晚了,臺灣很期待兩岸的貨幣清算機制。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許嘉棟就直接表示,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推動兩岸貨幣的直接清算,不僅可以更便捷、更低成本,而且由于臺灣和大陸間的貿易投資金額很大,一旦這些交易可以馬上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離岸業務就可以擴大規模,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臺灣與大陸之間僅有2010年提出的“人民幣兌臺幣現鈔清算”這一過渡性安排,即大陸指定中銀香港為臺灣人民幣現鈔業務清算行,而臺灣“央行”指定臺灣銀行及兆豐銀行通過香港分行,與中銀香港辦理人民幣現鈔供應與回流業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撰文指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在市場需求以及金融中心相互競爭的合力推動下,未來在全球出現若干離岸人民幣市場是可以預期的。
連平表示,未來三地之間需要加強互動,可以從資本流動、金融產品的創新,人民幣匯率和利率等多個方面來進行。而互動的快慢取決于兩岸三地金融監管,以及整個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就是金融自由化的程度。
推薦閱讀
越來越高的兩岸經貿依存度正在面臨金融業支持的短板。去年,臺資投資大陸從2002年的39億美元下降到21億美元,占大陸吸引外資比率從7%下降到不及2%。在兩岸貿易關系日益深入的情況下,兩岸金融交易絕對量和相對量都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7/5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