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在股指期貨市場中的作用正越來越大。”4月17日下午,一位期貨業內人士向記者如是表示。
自兩年前正式掛牌上市以來,滬深300股指期貨的市場參與主體已發生明顯變化,一份權威報告顯示,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已成為股指期貨市場最主要、最具代表性、介入最深入的參與者。
“雖然散戶數量相比機構投資者依然顯得龐大,但話語權卻不可同日而語。一些持倉量巨大的期貨公司的席位,背后都暗藏著機構的身影,尤其是來自于券商套保的資金。”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3月中旬,包括
52家證券公司、14家基金公司、1家信托公司等在內的特殊法人機構參與股指期貨市場。其中又以券商開戶數量最多,52家證券公司共開立證券自營賬戶52個、資產管理賬戶95個。
“機構投資者中,證券公司對股指期貨的重視程度是最高的。”一位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拯救自營
“股指期貨用還是不用,差別真是太大了。”4月17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金融衍生品部門負責人向記者感嘆道。
根據2010年4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券商自營可參與股指期貨交易,但僅限于套期保值目的。
“我們公司的自營,正是通過股指期貨保值避險,減少了因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有效平滑了自營業務波動,實現了可觀盈利。”前述衍生品業務人士坦言,“去年A股單邊下挫,上證指數跌了608.66點,跌幅高達21.68%,這么差的市場環境下依然能取得正收益,股指期貨功不可沒。”
陸續披露的上市券商2011年年報,也證實了這一點。
以海通證券((600837.SH))為例,該券商2011年實現自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共15.80億元,同比上升36.19%,自營業務收益率為5.7%,即使考慮到其他綜合收益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利得損失10.8億元,自營業務仍實現收益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證券2011年實現衍生品金融工具投資收益9.42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0倍。一位接近海通證券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這部分收益主要來自于股指期貨的套保所得。”
據上述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師介紹,券商自營業務運用股指期貨保值避險,可以有效減少因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平滑自營業務波動。
“證券自營使用股指期貨的套保策略,主要包括傳統買入套保、傳統賣出套保、市場中性策略等。”該人士向記者表示,例如根據策略需要,自營部門買入或賣出期貨頭寸,并與被套保資產的市值基本保持一致,以實現避險的需要。
“也可以根據滬深300指數權重,在現貨市場完全復制滬深300成分股,在股指期貨市場同時做空等量股指期貨合約。”上述業內人士介紹。
雖然上市券商龍頭中信證券(600030.SH)去年自營業務成績不盡如人意,在扣除華夏基金股權轉讓相關的一次性收益和計提的15.1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之后,2011年全年虧損3.8億元,但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方面卻表現不俗。
最新年報顯示,中信證券去年開展股指期貨業務產生的收益高達20.43億元。“如果中信證券不做期指套保,去年自營的虧損會更加厲害。”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券商人士對此評價。
事實上,中信證券控股的中證期貨長期占據著股指期貨市場空頭榜第一的“寶座”,該期貨公司內部人士曾向記者坦承,“中證期貨席位上的空單,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券商的套保盤。”
支持創新業務
除了在自營套保上幫助券商實現不錯收益,股指期貨對于券商的資產管理與融資融券業務亦幫助不小。
“券商資管運用股指期貨主要就是進行套利交易。”上述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師對此解釋。
據了解,券商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參與股指期貨交易,主要策略包括跨期套利、期現套利、統計套利、市場中性策略等。
“部分券商運用多種套利策略,捕捉市場定價偏差,同時在控制跟蹤誤差的基礎上,輔以Alpha策略,追求長期穩定、與市場漲跌相關性較低的絕對回報”一份權威的調研報告分析稱。
而另一部分券商則通過多空反向操作,對沖系統風險,并結合數量化選股及指數套利等策略獲取絕對回報。該報告中還提到,目前參與期指交易的95只券商資產管理產品,絕大部分都取得了正收益。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截至去年12月30日,市場現有的275只券商資管產品整體(新上市的以成立以來回報計算)總回報率為-12.01%,其中滿一年的券商資管產品取得正收益的僅有13只。
與之相比,使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或套利的券商資管則整體表現較好,19只新成立的資管產品中只有兩只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率為負。
“股指期貨對于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上述券商金融衍生品負責人告訴記者。
2011年,證券公司融券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根據滬深交易所數據,2011年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380億元,較年中增長41%。
“規模擴大主要由于股指期貨保護了券商融券時的風險頭寸。”該負責人指出,由于目前券商是以自有資金和證券參與融資融券,會產生風險暴露。特別是ETF納入融資融券后,券商利用股指期貨對這部分風險暴露的對沖需求更趨增加。
“為什么融資融券剛推出時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去年卻大幅增長?主要原因就是券商在中金所陸陸續續開立了股指期貨賬戶,可以運用這一工具規避風險,所以券商才愿意放大融資融券的敞口。”上述業內人士坦言。
據悉,目前約有6家證券公司運用股指期貨進行融券套保交易,去年三季度,券商在融資融券業務方面的收益已達8.58億元,環比上升超過三成,融資融券也藉此成為券商業務板塊中的最大亮點。
推薦閱讀
4月17日,阜城縣古城鎮東,學洋明膠廠早已硝煙散盡,只留下三層燒得只剩空架子的辦公樓。當時直接把公司資料一把火點著燒了,進去肯定什么都看不到,再說還攔著警戒線。工廠留守的兩名工作人員稱。 4月15日,有毒膠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8/5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