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則新聞既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又顯得波瀾不驚,北京寬帶接入免費提速了——到2012年年底,家庭寬帶最高可達20M,這在10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速度。這從一個側面上反映出了寬帶城域網在短短十年間的發展態勢——高速,卻于無聲處。顯然,“高速”必然是城域網的一個趨勢,但結合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和城域網未來在運營商多網合一體系中的定位,僅僅一個“快”字就夠了嗎?
我們再來看一條新聞,“‘智能管道發展創新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會議就智能管道的內涵和標準體系、構建智能管道涉及的關鍵技術和實施要點等話題展開討論”。顯然,由于運營商面臨全新競爭環境下的全新挑戰,其原先的統治地位正在動搖,各個都正在悄悄調整自身的策略和定位,從追求更快的網絡,向追求既快又智能的網絡轉變,從單純的賣寬帶的粗放型經營,向通過差異化服務謀求更大附加利潤的精細化經營方向轉變,這遠不是增加一兩個盒子那么簡單,要從架構入手,在這個過程中,城域網必然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原因何在?
城域網一夫當關
答案很顯然,是城域網的一夫當關的位置決定了一切。從示來的趨勢上講,國家骨干網更多的將扮演高速傳輸的角色,雖然其也在向更加智能的方向演進,但那更多的是面向智能化網管,智能化VPN管理調度等,并不需要很強的用戶行為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高容量、大帶寬、高可靠性、智能化VPN管理等是其發展方向。
反觀接入側,隨著固移融合概念的提出,由于包括移動、固網、WIFI等不同的接入將共享相同的核心網絡,接入技術本身要向簡單、低成本方向發展,同樣也對智能化要求不高,這就必然將相對復雜的,也是最能夠體現智能化特點的公用核心網部分向城域網上轉移。事實上,一些運營商已經在將未來移動回傳網絡(BACKHAUL)建設與城域網統一考慮的同時,將相關核心控制部分直接連接在城域網之上。
相對于目前固網、移動網各走各的路的現狀,如果能夠將固移的傳輸統一在城域網上,已經很好了,這可以極大的降低成本,并利于固移統一的策略控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仔細研究后,發現這個架構距離完美尚有一段距離。
云之變
隨著云概念的引入,其無處不大、無窮無盡的海量資源,和各取所需,按需付費的應用模式深深的吸引著每一個人。“專有云”的概念能不能用于固移核心網?為什么不能將目前獨立部署于城域網之上的核心控制功能分散地部署城域網之中,使之融為一體,進而作為城域“云”中的資源統一部署、調度和對外提供?既然未來各種類型的接入都連接在城域網上,那么,是在城域網之“中”提供相關的控制、識別、計費等功能好?還是在城域網之“上”提供更為簡潔高效?……。問題很多,讓我們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從信息流優化和安全角度上講,如果控制信令需要在網元之間穿梭,既浪費帶寬又相對不夠安全,如果將其集成到一個盒子里,充分利用平臺的高處理能力,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媒體流其實也是相同道理。這里可以舉WIFI融入EPC的例子,在S2A標準方案中,BNG與PGW之間是GTP隧道,如果這個隧道是發生在一個盒子的內部接口上,各方面性能都會遠遠優于在盒子之間的聯系,只是大幅度減少其比例;
其次,從產品架構上講,無論是構成城域網的路由器,還是核心網中的PGW、MME甚至DPI,CDN等,都有許多架構層面共性部分,比如冗余、數據庫等,如果將這些具有共性的功能集成在一起,提煉出來并加以增強,必然能夠大大簡化相關產品的開發過程和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事半功倍;
最后,從架構上講,相對于集中式的結構,分布式的結構的確為運營商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這個結構下,資源“池”的概念將很容易得到部署,一些比較容易產生瓶頸的網絡單元可以得到更為廣泛使用,在這個架構下,每個節點的能力都不必很強,但組合在一起動威力無窮,提供了原有架構下無可比擬的“彈性”和“厚度”,由整體網絡提供所需功能,而非現在的某一站點,是“云”這一概念跳出單純應用領域的一種全新的嘗試,頗有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意境。
因此,區別于傳統的城域網單純的“廣”和“快”,未來完美的城域網更是一個足夠“厚”的網絡,其“厚度”在網絡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體現,有些部位“薄”一些,體現出的是路由器的特性,有些部位則“厚”一些,體現出的是PGW的網關特性,而有些部位體現的則是復合體……
城云網
顯然,這個未來的城域網架構甚至可以不再稱之為城域網,因為傳統城域網的功能僅僅是其眾多功能的一部分,因為構成這張網的網元不再是傳統的路由器,而是可以同時扮演路由器、各種網關、防火強、DPI、CDN等諸多功能的多面手,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功能都將得到統一的管理,按需部署,即插即用,同時還有很強的用戶定制能力。
如果沒有更好的名字,我們姑且就暫時叫它“云”化城域網或城云網。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如此強大的又有些顛覆性的平臺和架構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在運營維護方面帶來的挑戰。正如幾年前從傳統交換向IP轉變的過程一樣,都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這里需要明確的是,由于所有的這些功能都是基于IP實現,而且各個運營商現有的運維人員都已經有了很好的相關背景和技術儲備,因此,對他們來講,每個新功能的門檻都不高,這其實就是IP的特點和優點的具體體現,因此,這次調整將遠比上次轉型要容易得多。
云時代就是一個廠商和運營商責任和壓力更大,最終用戶更為方便的時代,太多的云內復雜性對最終用戶得到很好的屏蔽,但卻需要廠商和運營商時時刻刻去面對,未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還好,愛立信(微博)已經感知到了未來的挑戰,并在架構層面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在產品層面給予了最充分的準備。
作者:愛立信公司 李京川
推薦閱讀
華為發布首款雙核手機Ascend P1(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 (郭曉峰)4月18日消息,華為發布首款雙核手機Ascend P1今日在國內全球首發,配有5種顏色,市場零售價為2999元,這也是華為手機全球高端化戰略的首款產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愛立信闡述“城云網”概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8/5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