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深鴻基聲稱,重慶國投將負責對東南網絡公司的所有融資借款做出還款安排,同時這次股權投資還將為公司帶來2800萬元的收益。
投資者不曾想到的是,深鴻基這次與重慶國投的股權轉讓交易,只是一場財務游戲。而由于在這場交易中涉嫌違規,深鴻基還將面臨又一次整改。
涉嫌操縱報表
2009年,深圳證監局上市公司監管部對深鴻基下發的一分整改通知,將當年東南網絡股權轉讓的真相掀開一角。
原來,2003年深鴻基與重慶國投簽訂東南網絡股權轉讓協議的時候,隱瞞了一份補充協議。根據該補充協議,42%的東南網絡股權實際受讓人是中關村通信網絡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關村網絡”)。該份補充協議還對上市公司的追索權做出了重要限制。
一直以來,重慶國投都欠付深鴻基5900萬元的股權轉讓款。直至2008年9月24日,重慶國投與深鴻基、中關村簽訂協議,將上述東南網絡股權轉讓款的債務轉讓給中關村網絡。
2008年9月25日,重慶國投將東南網絡的股權轉讓給東鴻信。歷經近10年后,東南網絡的股權又再度回到東鴻信的手中。
事實上,“深鴻基與中關村網絡關于東南網絡42%股權的交易不過是一場財務游戲。”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上述人士稱,彼時深鴻基急于將東南網絡從公司的報表中剝離出去,來避免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受東南網絡的影響,因持續虧損而退市。
“買東南網絡的錢是深鴻基自己出的6000萬元。”上述人士說,深鴻基將資金打到賽德隆公司和另一家名為“它山之石”的投資顧問公司的賬上,再由他們轉給中關村,中關村打給重慶國投賬上,再由重慶國投轉至深鴻基的賬上。
記者經調查得知,“它山之石”的公司全名為深圳市它山之石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東曾曉放、郭獻民同時也是賽德隆公司的股東。
而本文開頭提及的凱方實業起訴賽德隆一案,不過是這場財務操作的續集而已。4月11日開庭之日,案件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凱方實業要求賽德隆歸還的3000余萬往來款中,有2000萬左右是用于東南網絡股權轉讓事宜,這筆資金通過賽德隆轉到中關村,中關村作為委托方,將資金轉給受托方重慶國投,最終用于購買東南網絡股權。
“這筆資金原本應該清理掉。”上述當事人說,但由于寶安集團的入駐,賬目已經來不及平掉,最終導致了這起訴訟。
就相關事項,4月18日,本報記者致電原深鴻基、現寶安地產董秘沈蜀江,她表示一切以法院的判決和公司的公告為準,“我們沒有辦法進行核實,也不方便做出解釋”。
4月18日,武漢大學孟勤國教授說:“如果以上屬實的話,上市公司就有操縱利潤、美化報表的嫌疑。”
最大受益者:東鴻信
正如上文所提,1999年東鴻信以總值3.26億元將東南網絡60%的股權置入上市公司中。2008年9月底,東鴻信購回名義上由重慶國投所持有的東南網絡42%的股權。
由于東鴻信未披露該筆轉讓價格,具體數字不詳。記者粗略記者,截至2008年9月30日,東南網絡凈資產為8715萬元。以此作為基礎對股權轉讓作價的話,重慶國投所持的42%的股權價值不會超過4000萬元。即便是以最初注入東南網絡的入賬成本計算的話,42%的東南網絡股權所值也不過4200萬元。
如此看來,高賣低買之間,東鴻信因東南網絡最多獲利可在3億元左右。而深鴻基在投資東南網絡之后,收獲的不過是18%的東南網絡股權、5900萬元應收賬款,以及年年沖抵的壞賬準備和股權投資差額。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深鴻基已經就東南網絡所欠1.31億元的款項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東鴻信有操縱上市公司的嫌疑。”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律師說。“應該追究這筆交易(東南網絡股權轉讓)中存在的問題。”在其看來,最初深鴻基以3.26億元買下東南網絡60%的股權時,是以評估增值作為基礎。之后,深鴻基在將東南網絡42%的股權賣給重慶國投的時候,卻以賬面凈值作為計價基礎。這中間關系著東南網絡估值的合理性問題,“作為關聯交易,彼時東鴻信將東南網絡股權置換進入上市公司時更應該嚴格評估,從而避免大股東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況出現。”
與此同時,鑒于深鴻基為獲得東南網絡60%的股權所支付的現金來自于配股募集資金,因此在當初更改募集資金用途時應該獲得證監會的同意,“僅由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表決同意,仍舊是不夠的。”
“應該對整個事件進行立案調查。”孟勤國指出,“公司的高管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最起碼沒有盡到忠實、勤勉的義務。”
至于深鴻基在整個東南網絡股權交易中,是否存在虛假交易、操縱報表的行為,張遠忠、薛洪增等律師均表示,尚需要充分的證據才能定論。薛洪增說:“應該對有關公司的往來款進行審查,并進一步追究中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行為”。
推薦閱讀
喬加偉 “經常接到陌生電話和騷擾短信,不勝其煩。個人信用信息不能無責任、隨意地被銀行查詢。”4月17日,郭先生如此對記者解釋其起訴南京兩家銀行的初衷。 2011年5月16日,郭先生到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查詢征信報告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深鴻基被指虛假出售東南電視網美化報表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9/5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