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推廣的不斷深入,社會化評論逐漸成為提高網站SEO與SMO的關鍵之一,由于這種模式可以快速實現網站用戶量和流量的提升,因此深受個人站長的喜愛。而目前業界提供這類方案的網站有友言(jiathis旗下產品)、評論啦、多說、Denglu評論(燈鷺旗下產品)。這意味著,基于社會化評論產品大PK將迫在眉睫,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幾款產品誰能笑到最后?
對比指標一:評論界面
多說評論框界面
友言評論框界面
評論啦界面
Denglu評論框界面
從以上圖片我們大致可以看出幾家網站的界面風格還是大不相同的,可能是用習慣了微博的緣故,我比較偏向于喜歡多說,國內較早開發社會化評論的友言、評論啦,界面一成不變,看久了有點審美疲勞,多說做了一套默認模板,視覺效果還不錯,而國內最大的整體社會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燈鷺,按原有計劃推出的“Denglu評論”產品,似乎更傾向于讓站長自己設計符合網站風格的評論界面,精心打造了一套自定義模板的功能,如此投入精力,是彌補自身界面的不足,還是想在這一行業長期駐足?后期應該會陸續推出不同風格的評論界面,值得期待。
評分:多說 4分 Denglu評論 3.5分 友言 3分 評論啦 3 分
對比指標二:評論數據
“我使用了你的評論框,訪客用微博等帳號登錄了評論框,這個用戶的數據,如用戶信息(昵稱、頭像、微博帳號、網址等),用戶的評論內容,我能保存一份嗎?”這是大多數站長、博主所關心的問題。因為國內的互聯網參差不齊,加上競爭激烈,一不留神就倒下了,follow5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的數據都在你那,我找誰拿?
面對這個問題,試用了下,“Denglu評論”在數據本地化這個功能上做得最強大,不得不點名表揚下,他支持同步登錄、登出的功能,換言之,用戶使用社交帳號登錄,也同時登錄到網站。通過這種方式網站本身保存了用戶數據,真正獲得了這個用戶,也可以簡化注冊操作。
在評論數據保護方面,“Denglu評論”支持本地化保存評論,這樣就杜絕了數據丟失的擔憂。
如果以這個指標來說,“Denglu評論”理念超前且大氣,遙遙領先;多說也支持本地化保存評論,但是我在試用時發現,沒經過我允許,把我的所有用戶信息也導入到多說的服務器了,是想知道這條評論是誰發的?不僅讓站長疑慮,這是在搜集用戶數據還是在做評論呢。相比之下,友言、評論啦在這個功能上做得相對不足。
評分:Denglu評論 4分 多說 2分 友言 0分 評論啦 0分
對比指標三:細節體驗
在評論方面,幾家網站都支持精準的垃圾評論過濾功能,確保優質的評論內容展示出來,從而提高網站的整體質量。并且,幾家網站都支持原有評論導入到云端服務器,并在社會化評論框顯示。經測試,燈鷺控制臺"評論管理"頁面的評論狀態(待審核、垃圾評論、回收站、永久刪除)也會同步到本地數據庫。假設站長在燈鷺控制臺"評論管理"頁面,把一條評論刪除了,他網站本地數據庫那條評論也一并刪除。這樣的話,站長在管理信息方面將更方便更快捷,一步就可以到位。
評分:Denglu評論 4.5分 多說 4分 友言 3.5分 評論啦 3.5分
對比指標四:網絡營銷誰讓我更省心
“用你的產品,我還是私心的,我想宣傳我的網站,我發布文章想要同步到微博,我的文章和用戶的評論同步后,當它在微博被評論時能抓回來嗎?”
這些功能這幾家網站基本能滿足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使用“Denglu評論”功能時,可以把文章的圖片、視頻跟評論一起同步到微博/SNS,似乎更能展示我的產品,讓它傳播出去。
還有一個疑問?云端的評論框,不支持SEO吧?
你錯了,“Denglu評論”和多說是支持的,因為支持本地化存儲評論數據,SEO不支持都難。
評分:Denglu評論4.5分 多說 4分 友言 3分 評論啦 3分
對比指標五:我想更清楚的知道我網站的運營情況
對于個人網站而言,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幾家平臺中,友言和評論啦、Denglu評論都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分析功能,通過這個功能,站長們可以隨時掌握網站動態。相比之下,燈鷺提供的數據很全面,個人站長能獲得與推廣相關的全部分析數據。
評分:Denglu評論4.5分 友言 4分 評論啦 4分 多說 0 分
通過上面幾個層面的比較,希望大家對這幾個產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究竟誰能對評論產品在社會化及SMO中的角色理解更透徹,更準確,還要大家在綜合測評和考慮之后,看哪一個產品更能滿足自己最關心的需求。總體而言,社會化評論產品提供商確實準確把握了社會化發展對網站推廣的脈搏和關鍵需求。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社會化評論的價值一定會發揮到最大。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扶搖) 4月20日消息,由億邦動力網主辦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領域頂級盛會“第七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大會”在北京石景山區萬達鉑爾曼大飯店隆重召開。 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 微博 )在回答現場觀眾提問時表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社會化評論大PK,誰能笑到最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0/5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