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盡管微軟產品一直以來都“中用不中看”,但為了適應市場趨勢,該公司還是投入大量資源開發了Metro界面,并獲得了廣泛好評。但能否堅持這一做法,才是微軟面臨的真正考驗。
以下為文章全文:
發展遇阻
2010年,喬恩·貝爾(Jon Bell)還是青蛙設計(Frog Design)西雅圖辦事處的一位互動設計師,蘋果早期標志性電腦的米黃色外殼就出自該公司的手筆。與很多同事一樣,他當時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視為偶像。雖然擁有很多iPhone和MacBook,但他卻從來不買Windows PC。
不過,2010年11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專程到商場去研究一款搭載微軟(微博)全新Windows Phone系統的三星(微博)手機。這款手機與眾不同:尺寸各異的長方形在界面上栩栩如生,應用之間的切換也很流暢。“我心里一驚,那種感覺難以言表。”貝爾說。他把手機買回了家,幾分鐘后,給在微軟工作的朋友發了一條短信,詢問那里是否招人。2011年1月,33歲的貝爾成了Windows Phone的設計主管,這令他的同事吃驚不已。“他們一致的反應是,‘他們根本沒戲,別癡心妄想了。’”他回憶道。
幾年來,微軟一直在努力改變像貝爾這樣的人。從一開始,比爾·蓋茨(Bill Gates)以技術為導向的理念便深深植根于微軟,蘋果還特意在“I’m a Mac/I’m a PC”廣告中諷刺了老對手這種“中用不中看”的風格。微軟亟需注入新的活力:隨著iPad的崛起,消費者開始放棄筆記本,導致微軟的消費軟件業務面臨阻力。截至2011年12月的5個季度中,Windows業務收入有4個季度未達市場預期。
在當今最熱門的移動領域,情況更加糟糕。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Window Phone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不僅落后于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甚至還不及鮮為人知的三星Bada。
模式變革
IT行業已經變成一個消費者驅動的行業,無論是為了贏得市場,還是僅僅為了生存,產品都必須在外型上下功夫,以期吸引消費者多看一眼。微軟過去5年來已經將設計團隊的規模擴大了一倍,達到600人。2008年還從耐克挖來了阿爾伯特特·沙姆(Albert Shum)擔任Windows Phone設計總監。
微軟還重新思考了產品開發模式。微軟首席設計師史蒂夫·卡尼寇(Steve Kaneko)說,工程師和高管向設計師讓渡了更多權力。他們組成了小團隊,并以“民主是優秀設計的敵人”為導向,定期交換團隊,以便創意流通。“與五年前相比,變化很大、很劇烈。”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微博) Research分析師薩拉·魯特曼·艾普斯(Sarah Rotman Epps)說,“他們意識到設計是用戶體驗的絕對核心。”
微軟網羅設計人才的決心在Metro身上得以集中體現,這是一種與微軟產品互動的全新方式,不僅包括PC,還涵蓋手機。這一設計受到了瑞士字體圖形藝術,以及機場和路牌風格的影響。盡管很多軟件產品都極力在數字世界中重現現實世界——例如蘋果iBook應用的翻頁方式——但Metro卻采用了“仿現實主義”(faux realism)的風格:界面可以呈現各種彩色方塊,用于顯示天氣和Facebook更新等實時信息,觸摸一下,就會變成全屏應用。很多微軟堅持了數十年的設計元素都被拋棄了:沒有邊框,沒有桌面,沒有下拉式菜單,也沒有關閉程序的那個“×”。
微軟近年來在逐步將Metro推廣到主流平臺。2010年進入Windows Phone,2011年又取代了傳統的Xbox界面。本月早些時候,Lumia 900手機的發布又將它的人氣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今年秋天,Windows 8的發布還將把這一界面推廣到PC和平板電腦的屏幕中。微軟工業設計經理Young Kim表示,未來的硬件產品也將從Metro中借鑒一些元素,包括下一代Xbox。在舊金山設計公司NewDealDesign首席設計師加迪·阿密特(Gadi Amit)看來,Metro是微軟迄今為止的最佳設計。“單純從設計角度來看,的確超越了蘋果。”他說。
恰逢其時
微軟對Metro的推廣或許恰逢其時。其中一些元素其實已經在Zune中嘗試過了,這款音樂播放器雖然市場反響不佳,但卻備受贊譽,甚至獲得了2010年“國際卓越設計金獎”(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Gold Award)。據阿密特透露,當Zune 2006年誕生時,大家都抗拒新創意,只是一味地追求iPod。但時過境遷,蘋果已經淪為街機,令很多用戶產生了審美疲勞。
但“微軟因循守舊”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要改變,需要時間。不僅對消費者如此,專業設計師也不例外。“微軟的設計從來都沒有在學生的腦海中占據太高地位。”斯坦福大學設計項目總監比爾·博內特(Bill Burnett)說。他認為,Metro表明“微軟抓住了要點”,但他也補充道,學生仍然認為“微軟是一家老套的公司,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任何微軟產品。”
青蛙設計CEO馬克·洛爾斯頓(Mark Rolston)認為,由于對傳統界面進行了很大的顛覆,Metro可能會令一些用戶和軟件開發者感到不適。“微軟似乎被他們自己的美學理念束縛了。”他說。為了保持用戶體驗的一致性,Metro給予應用開發者的靈活度低于iOS,以此統一軟件風格。“這就像是鄉村音樂,”洛爾斯頓說,稍作調整就會面目全非。
微軟的真正考驗在于能否堅持這種轉變。為了開發Zune,微軟從MTV等公司招募了設計師。但當這款產品發展遇阻后,該部門便被一分為二,員工也被分流到其他部門。微軟在西雅圖市中心設立了一個機密工作室,早期的平板電腦就誕生于此。但2010年,微軟卻取消了這個項目,并解散了工作室。洛爾斯頓表示,微軟應對挫折時未必總能得心應手。“如果市場說,‘嘿,我們喜歡新設計,但需要一些改變。’他們會繼續深化,還是重新設計?”(書聿)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0日下午消息,繼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后,熱門筆記應用開發商Evernote也剛剛以1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本輪融資總額為1億美元,由風險投資公司Meritech Capital Partn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軟網羅設計人才 全面推廣Metro界面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0/5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