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表業的徐福記。”東莞僑運表業有限公司經理陳盟凱揮舞著手臂,大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陳盟凱介紹,僑運表業以前以代工為主要業務,現在自創5個品牌,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做到像徐福記那樣響當當。
陳盟凱的話道出了大部分大陸臺商的心聲。
4月19日,第三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在東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共有252家臺商企業參展,本報記者在現場聽到的最多的詞不是“訂單”,而是“品牌”。
東莞臺商投資企業協會顧問袁明仁擔任多家臺商企業的經營顧問,對臺商的情況非常熟悉,他告訴本報記者,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今年臺商企業一季度訂單普遍下降三到四成。東莞臺商協會會長謝慶源也對本報坦承,今年訂單確實在減少,“現在是最困難的時期”。
立達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克明告訴本報,今年公司訂單降了兩成。因此,從今年起,林克明開始探索內銷市場,臺博會是他“投石問路”的第一顆石頭。
不過,袁明仁說,臺商以前做外銷,核心競爭力是品質、產量和速度,現在轉內銷,核心競爭力變成了品牌、渠道和創新。
林克明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至少兩三百萬元,他接下來計劃在大陸開專賣店,“不求遍地開花,只希望先把品牌做穩”。
利泰五金制品(東莞)有限公司在臺博會上的布展臺十分引人注目。這家企業將普通的鎖貼上施華洛世奇水晶,通過增加產品藝術感來提升附加值。總經理苗新威說到自己正全力打造的“good lock”品牌熱情洋溢,由代工五金制品做起的他已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內涵。不過,品牌戰并不好打。渠道和人才是決定他們成敗的關鍵。袁明仁以足球隊打比方,市場銷售是前鋒,企業策劃是中鋒,產品研發是后衛,這三類人才是臺商企業現在最缺的。
推薦閱讀
今年對許多陶瓷企業來說,可能是最為糾結的一年。 這屆幾乎沒有來自歐洲客人的訂單。在第111屆廣交會上,佛山蒙娜麗莎事業有限公司出口三部業務經理黃肖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訂單不僅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陸臺商:不急訂單急品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0/5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