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溈
PE、VC投資文化產業到底有多熱?
表1 所示的文化產業基金募資情況,可以從側面得知。據投中集團統計,2010年和2011年,中國分別新成立了14只和18只專門的文化產業基金,其中有巨無霸如規模為40億的中國文化產業基金和規模為50億元的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而在此之前,只有三兩只專業化的文化產業基金。
此外,投中集團統計,2010年以來,一共發生了118筆PE、VC基金投資文化企業,其中有20來筆的單筆投資金額超過2000萬美元。
但文化產業,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一個這么大熱門的行業,居然至今都沒有一個行業公認的細分行業分類標準。某種程度上說,一位PE、VC人士對行業如何分類的看法,隱約可折射出他的投資邏輯。
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達晨文旅基金管理公司執行總裁趙小兵、浙商創投行政總裁華曄宇以及某大型文化產業基金投資總監秦嘯(化名)。
文化產業如何分類?
《21世紀》:做文化產業投資時,首先不能避開的話題是:監管部門。有很多行業,外資基金或是民營成分為主的基金,根本沒法投;有些可以投,但投資項目公司日常工作中制作的內容,將會受到主管部門的監管。所以,在你心里,是否有一張圖譜,將文化產業按監管程度從嚴到松來排列來分類,并把最嚴的那些自動避開?
趙小兵:在我們看來 ,文化產業大體分為傳統媒體、新媒體和文化創意三個板塊。許多國家和地區,傳統媒體都面對不同程度的監管。比如,新加坡就禁止外國機構或個人參與傳統媒體;即使在美國,也限制外國人投資本地的電視業務。當年默多克為了投資電視牌照,甚至不得不移民美國。同樣,國內傳統媒體也面臨較嚴的監管。作為投資人,必須詳細了解相關法規、條例和政策,以免投資到限制性行業當中。
在新媒體和藝術創意領域,各國監管都很少,中國也是如此。許多新媒體公司通過“新浪結構”的設計,成功地獲得境外資本并造就了一個龐大的互聯網產業群。
而文化創意產業開放程度最高,許多都進入了外商投資目錄。
當然,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從世界范圍看,傳統媒體都受到新媒體的挑戰,面臨了如何轉型的難題。相較之下,文化創意產業則較為活躍,是非常有趣的投資領域,也非常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華曄宇:文化產業沒有一個可以嚴格區分的分類。我們從可以投的領域,做了個習慣性分類:大影視,有影視制作、后期制作;傳媒類,有報紙、電視臺、雜志;出版,主要是出版社;動漫類,動漫的書籍,動漫的衍生品;互聯網娛樂,包括游戲。
甚至還有體育產業,體育是泛文化概念。目前A股沒有體育類上市企業,只有一個中體產業,但實際上是在房地產。而像在英國,足球一個產業就值70億英鎊。
還有一塊是圍繞文體企業服務的。比如我們投的沈陽四維,做3D立體軟件;還有大量的軟硬件公司,圍繞著影視創作、內容服務,為它們提供場所的,典型的如電影院線。
秦嘯: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核心類,主要做內容原創,像影視制作、報紙、雜志、出版社、原創動漫,總之產生內容的。第二類是周圍類,不直接產生內容,但與內容相關,比如電影和書籍的發行公司,比如院線。最后是衍生品類,最典型的就是原創動漫的外圍產品。
這種分類的邏輯,本身與監管嚴格程度有關,越接近核心的,受監管的程度越嚴格;但是,其附加值也越高,那些附加值低、產品本身有實際價值的就在外圍。
看好怎樣的文化企業?
《21世紀》:各位看好怎樣的文化企業?這其中,是否有一些文化企業獨有的特性?
秦嘯:說到底文化企業也是企業,看企業首先看利潤,看增長率。說實話模式再好,我不知道你到底能不能成功。
但你規模、利潤擺在那,也沒那么容易倒。你去年1000萬,今年2000萬,那你差也差不到哪去。我投的企業,必須有上市時間表。我們投資的標的,基本要達到上市公司的財務標準,如果達不到而預期未來達到,那么就要對賭。
在這些之外,我最看重一個企業的內容,它的核心層越大越好。實話說,5-7年前,看到三大門戶網站,我不會投。也許這樣會錯過好企業。看重內容,是因為我看好媒體的跨界發展,所以如果一家報紙,它內容很好,但營銷差一些,我愿意投,因為營銷弱,要補齊相對容易一些,內容好才能跨媒體發展。
文化企業的管理有特別的一面:它的管理層要有人文情懷。我聽咨詢公司的人說,最不喜歡給文化企業做管理咨詢,因為公司的每個人都有想法,想法還都不同。這是實情。所以國內很多成功的文化企業,管理團隊中,既有能強于商業運作的,又有長于企業文化的。企業文化在文化企業中不是“虛”的概念,優秀文化企業的確需要強大的文化來凝聚人心。
趙小兵:出版這一塊有不錯的機會,過去上了幾家,未來還有機會。報紙過去上市得不多,雜志大多體量還不夠大,可選投資標的不多。有線電視網還有好些機會,它們不少是優質資產。
內容制作方面,電影公司有不錯的機會,我們看到中國賺錢的電影不到20%,那是因為很多只有錢的外行才做,但像華誼兄弟這樣專業的電影公司,投資的電影賺的概率高多了。我挺關注《失戀33天》這樣的片子,它是典型的低成本高回報,又能吸引年輕觀眾。
過去幾年,中國電視劇領域培養了不少導演、編劇、演員。3-5年內,他們會進入電影行業,新的導演會出現。國內的電影公司會逐漸減輕對大導演對大制作的依賴。
我特別喜歡的一種,是“跨媒體”。這個概念原來楊瀾說過,但那時太早了,時機不成熟�,F在跨新舊媒體的時代來臨了,這對新舊媒體都是機會。舊媒體在垂直領域做到前三的,可以考慮跨到新媒體。我有一個觀點是,越垂直,在全媒體領域成功概率越大。
華曄宇:我們看一個企業,首先看它是不是易于被受眾接受的商業模式,說白了就是看能不能賺錢。有些企業我們投進去的第一天,就知道它不適合上市,但它適合被賣,容易被兼并收購。
今天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帶來的。國人的物質發展到一定水平了,肯定有精神需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來甚至爆發的時候,這些產業的企業就值得去看。簡單說就是,我們首先看細分領域有大發展的企業。
具體到企業,就要注意這個企業的財務是否能被規范。一些文化產業的行業性質決定了它財務不規范,那么我們要看,它的財務是否能被規范,創始人是否有規范的意愿等等。有的企業,我們今天投時才開始規范,那三年后才能去上市,我們還是愿意投,但估值肯定不一樣。
推薦閱讀
韓迅 前度劉郎今又來,去年IPO上會被否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中技)卷土重來,其新版招股說明書4月19日重新出現在中國證監會的網站上。 但記者發現,上海中技這份新版招股書和2011年披露的舊版招股書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E三人談:如何投資文化產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1/5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