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非職業但又蠢蠢欲動有著抗通脹理財念頭的投資人看來,傳統證券、固定收益類國債投資似乎都變得有些詭異和危險,國債收益率過低,黃金、大宗商品、外匯和股票市場跌宕起伏波動加劇,世界金融體系穩定性下降,通貨膨脹陰影無處不在,單一投資意味著風險巨大,那么有什么更合理的配置選擇呢?
另類投資進入中國
近日,全球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另類資產(Alternative Investment)管理公司之一博茂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蘇偉(Isaac R. Souede)以一種更靈活的投資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一次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他表示,當今世界所有國家都很脆弱,金融市場瞬息萬變,這就不能拘泥于單一投資模式,要更加靈活敏感的操作。
關于另類投資,標準注釋是指在股票、債券或期貨等公開交易平臺之外的投資方式,包括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地產、礦業、杠桿并購、基金中的基金(FOF)等諸多品種。
但在蘇偉的解釋中顯得更直接,“更靈活的多策略的基金投資,和其他金融工具無太大區別,風險不算大,但核心理念更偏向資產管理,而不是對沖基金。”
“所以,另類投資的風險和回報比是根據不同客戶定制的,在當前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的背景下,通過運用不局限于股票、外匯、債券等多種金融工具,讓既想保證安全性又不想錯過機遇的投資人實現利益最大化。”蘇偉表示。
2010年3月,博茂成立了集團旗下第一只中國基金,正式在金融危機之后把全球資產配置往中國、中東等新興市場傾斜,公開信息顯示,博茂和基金合作采取專戶做法,投資偏好側重流動性產品,并不涉及可轉債、房地產領域或私募股權投資,曲線進入中國市場,在蘇偉眼里,正是因為國內金融市場的高速發展帶來很多機會。去年6月,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正式加盟博茂任其首席顧問,無疑更加堅定了蘇偉看好中國的信心,“明后年我們會考慮在上海再開設分公司。”
在過去數十年里,另類投資在歐美成熟市場早已有之,但真正崛起的契機是近年來全球各國的流動性泛濫,過多資金盲目追逐有限的資產,將債市、股市估值拉高,公共交易平臺上的投資收益越來越難以顯現,資金尋找另類投資機遇。
看多今年A股
1989年就來過中國的蘇偉,在近10年中保持每年來三次的頻率,中國經濟、資本市場的高速直線發展讓這位職業投資人心跳加速,“更多發展和變化就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遇”,他表示。
雖然運營兩年的該基金尚屬早期,“投資策略方面始終跟著中國快速發展而調整”,盡管無法給出確切收益數字,但蘇偉透露:“該基金在過去兩年市場處于向下波動的困難時期內做到盡量不虧損。”
策略方面,除了一般宏觀策略、固定收益對沖、股票長短倉結合等常規手段,蘇偉指出:“相比美國或者其他一般新興市場,中國市場的特點是波動性很大,而且金融工具尚屬發展階段,還不很成熟,所以做中國基金存在一定難度。”
盡管如此,蘇偉對2012年的中國A股投資倒是看多,“很多投資者錯誤地把經濟和股票市場畫上等號,但實際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對A股非常有利,隨著通貨膨脹走高,我認為中國政府很可能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來調節貨幣政策,同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調控結果,這會保證經濟環境的平穩過渡。”
推薦閱讀
同洲電子昨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受讓深圳市龍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龍視傳媒)和深圳市同洲軟件有限公司(下稱同洲軟件)所持南通同洲電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通同洲)的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后,南通同洲將成為公司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另類投資積極探索中國市場興奮點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3/5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