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還會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進出被動金融工具,例如以一組特定股票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基金。結果導致如今的股票與大市的相關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股價漲跌受到整體市場的推動,而非公司自身的業績。私有市場則可以消除這些影響,使得股價漲跌可以體現公司的獨有前景,而不必受制于無力掌控的全球趨勢。
徹底擺脫舊模式
不想上市的創業公司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徹底放棄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通過盈利自給自足。這種有機增長模式看似古怪,但卻非常成功。事實上,風險投資未必能夠入股增速迅猛的企業。2009年,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保羅·凱德羅斯基(Paul Kedrosky),查看了《Inc。》雜志從1997至2007年每年評選出的美國高增長企業500強,這其中包括了1999至2000年的風險投資鼎盛時期。他發現,在全部900家公司中,只有16%接受過風險投資的支持。“只要愿意,這些企業幾乎肯定能拉到風險投資。”他在一篇論文中寫道。換句話說,絕大多數高增長企業認為自己不需要風險投資。
科技行業要擺脫IPO模式,就必須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因為多數創業公司都發行股票,所以如果哪家公司不提供這種福利,便會被邊緣化,難以爭搶生存所需的人才。如果創始人說,公司永遠不上市,公司股票的需求也會驟降,私有市場的估值同樣會降低。外部投資者總是青睞有意上市的企業。除非大量CEO都承諾不上市,否則那些特立獨行者就會面臨巨大壓力。
但對科技公司CEO而言,要擺脫IPO的誘惑已經越來越容易了。美國國會計劃通過立法改變SEC的規定,使得其他科技公司不會再像Facebook那樣被迫上市。這些議案將把私有企業的股東上限從500人上調至1000人,并且已經獲得了廣泛支持,不僅包括處于IPO臨界點的企業CEO,還包括希望更好地控制企業IPO時機的風險投資家。
科技公司要全面探索各種可能還需時日。令人意外的是,企業家在這方面顯得很保守。但硅谷的風險投資家卻早已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們投資的多數企業永遠無法上市。因此,選擇越多,這類公司通過其他渠道生存甚至繁榮的機會便越大。選擇越多,企業的價值通常也越高,風險投資行業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描述這種情況——選擇價值(option value)。這完全可以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鼎宏)
推薦閱讀
2011年美國視頻廣告點擊率情況(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中濤)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知名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上周五發布研究報告稱,品牌廠商在追蹤和評估自己所投放視頻廣告的效果過程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3/5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