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二望一”的道路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與領跑者愛立信的距離越來越小,不過,由于行業發展不太景氣等多個因素,華為的凈利潤也出現了五年來的首次大跌。
昨天,華為公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其去年實現收入2039.29億元,同比增長11.7%,按照美元計算,華為2011年收入約為324億美元,愛立信2011年銷售收入為2269億瑞典克朗,約合332.2億美元,華為與愛立信之間只有不到10億美元的差距。
不過,華為去年的利潤狀況不容樂觀:其營業利潤為185.82億元,下滑了39.4%;凈利潤116.47億元,下滑52.9%。
凈利潤下滑
2011年是過去五年來凈利潤的首次大跌,同時,華為2011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在2009年和2010年的大幅增長之后,2011年為178.26億元,下滑幅度也達到43.5%。
根據華為年報,海外市場收入占比仍然達到七成左右。
“2011年全球經濟低迷,部分地區政局動蕩、匯率波動等因素對公司的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可喜的是,全球華為員工通過持續艱苦奮斗,基本實現了預期業績。”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財報中表示。
2011年,華為正式成立了三大業務集團(BG,Business Group),分別是運營商網絡、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根據華為年報,這三塊業務去年分別實現收入1501.45億元、91.64億元和446.2億元,增幅分別為3.0%、57.1%和44.3%。運營商業務的天花板以及增長放緩的趨勢非常明顯,而新成立的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已經成為華為收入繼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對于公司凈利潤的大幅下滑,華為解釋說,“較大程度上受到匯兌損失的影響”,如果剔除匯兌損失的影響,華為表示,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36.6%,盈利表現基本符合預期。
此外,由于2011年是華為新業務的布局之年,華為在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等新業務領域加強投入,同時在運營商網絡領域,在動蕩的宏觀經濟形勢下,運營商控制CAPEX支出,形成了較大的價格競爭壓力,致使當期盈利水平出現下滑。
組織架構更加明晰
2011年,華為在管理架構上開始嘗試“輪值CEO”制度,在華為的2011年年報中,對這一制度也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任正非以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的身份在年報開頭的“CEO致辭”部分以《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輪值制度辨》做了發言,輪值CEO胡厚崑和董事長孫亞芳則對公司業績進行了發言。
根據華為年報的公布,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由員工持股,到2011年12月31日,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6.5596萬人,全體在職員工選舉產生持股員工代表,并通過持股員工代表行使有關權利。
華為年報還首次詳細公布了華為的組織架構,在公司的股東會之下,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成員共13名,由全體持股員工選舉產生,下設人力資源委員會、財經委員會、戰略與發展委員會以及審計委員會,各委員會的人員構成也詳細公布。
華為表示,各BG是公司的主力作戰部隊,對公司的有效增長和效益提升承擔責任。這次華為首次公布各BG的CEO:運營商網絡BG的CEO為丁耘、企業業務BG 的CEO為徐文偉、消費者業務BG 的CEO為余承東。
對于華為目前的組織架構,特別是輪值CEO制度,任正非表示,過去的傳統是授權予一個人,因此公司命運就系在這一個人身上,華為的輪值CEO由一個小團隊組成,由于和而不同,能操縱企業不斷地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他們的決策是集體做出的,避免了個人過分偏執帶來的公司僵化;同時也可以規避意外風險帶來的公司運作的不確定性。
“看今天風起云涌,公司命運輪替,如何能適應快速變動的社會,華為實在是找不到什么好的辦法,CEO輪值制度是不是好的辦法,它是需要時間檢驗的。”任正非表示。
推薦閱讀
昨晚,東阿阿膠(000423.SZ)公布2012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14億元,同比增長1.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3億元,同比增長23.92%,基本每股收益0.51元,同比增長23.91%。 齊魯證券發布研報稱,東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沖冠路上的波折五年來利潤首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4/5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