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比
數碼相機消費市場的激烈競爭已經維持了數年,而各廠家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都會在宣傳推廣上大做文章。因為要便于傳播,所以廠家或者媒體在很多時候都會比較片面地突出產品的某個技術創新或者是功能特點,這樣就讓很多普通消費者沒有深究和思考的時候進入一些誤區。這些片面化的誤區會讓消費者在談論數碼相機時候顯得比較業余,甚至在購買相機的時候影響正常的判斷。因此,針對幾個常見的誤區做剖析,讓各位網友掌握充分正確的信息。
誤區一:像素高的相機就一定是好相機
“這么貴的相機有多少萬像素啊?”不知各位有沒有聽到過這個疑問句,反正我就經常聽到有朋友問。相信對數碼相機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業余。
像素高
為什么大家對數碼相機像素這個點如此的關注呢,原因是在相機數碼化的早期,由于影像傳感器芯片技術的限制,相機的像素都非常低,像素往往是100多萬像素或者更低,而這么低的像素確實是難以滿足一般的使用需求。而為了搶占市場,各大廠家都隨著芯片技術的改進不斷地增加相機的像素,發展到今天已經是1000萬以上像素的相機滿街跑的地步。在此過程中,廠家往往會在像素數這個簡單直觀的點上大作宣傳,不斷強化像素多少的重要性,于是導致很多人認為像素高就等同于相機高級。
最早的柯達手持相機:10000像素(100X100)
說到這里,我們需要分析一下究竟要多少像素才能滿足我們一般情況下的使用。數碼照片在網絡上分享常用的尺寸大概為800X600像素,折算起來就是48萬像素,就算去到1600X1200的超大圖也是大概200萬像素。沖印實體照片一般會選擇5-7英寸,實際上200-300萬像素的數碼照片也完全可以滿足沖印需求了。如果是需要參加刊物投稿或者是專業的攝影比賽,則大概需要300-500萬像素的照片,因為一般要在保證輸出質量的情況下要沖印為8-10英寸。再往上就是做圖片展覽或者是廣告海報的級別了,對圖片像素的要求為500萬以上。所以,筆者認為在保證畫質前提下,800萬像素的數碼照片是可以滿足絕大部分人的需求了。當然,對于喜歡大圖截小圖來出作品或者是專業級用戶確實是越大像素越好,但超高像素相機對存儲卡的容量和速度要求自然更高。
“像素高的相機就一定是好相機”這句話也并不是絕對錯誤,比如賓得645D(4000萬像素)、索尼A900(2460萬像素)、尼康D3X(2450萬像素)又或者是佳能1Ds mark III(2100萬像素)這些超高像素的相機一般都是各廠家最高規格的相機,性能上當然是最強。但事實上,在評價一款相機的時候,像素數只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特別是現在普遍相機的像素都到達了1000萬以上的情況下。
操控40億像素超變態相機為NASA拍圖的哥和姐
那我們應該如何評價相機呢?相機的作用就是用來照相的,所以衡量相機的好壞最根本上應該著眼于照片的質量,而質量也是由多個因素來決定。從感光元件的大小到鏡頭的結構及光學性能,從對焦測光性能到機內的算法處理降噪處理,各個環節都會影響相機拍出來照片的質量。所以下次請別再問“這么貴的相機有多少萬像素啊?”這種問題了,換一種問法“這么貴的相機好在什么地方呢”或者會好一點。
誤區二:鏡頭越長越厲害
曾幾何時你也被那些長炮吸引,也曾經幻想買一臺長焦相機或者是一個大變焦鏡頭就可以走天下了吧。長就是好嗎?
極其浮夸的佳能5200mm f14
第一方面,在消費相機市場有一類相機叫長焦相機,特點就是光學變焦倍數非常大,現在已經發展到了30倍光變,所以一直以來,廠家和媒體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一個可以簡化到一個數字的點來做文章,常常讓不了解詳情的消費者誤以為鏡頭越長就越強。
長得夸張的某品牌長焦相機
首先,必須承認超大光變相機是有它的價值,最直接的優點就是將更遠的物體攝入照片中。但要很好地完成此任務也是有前提的,在如此大的焦距下要拍得清晰的照片,就需要非常快的快門速度(低ISO時)或者是提高ISO數值(長焦相機高ISO表現一般不佳),又或者是使用腳架來保持相機的穩定。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馬喬)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阿爾卡特朗訊(以下簡稱“阿朗”)今天發布本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財季,阿朗實現營業收入32.1億歐元(約合42億美元),同比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拒絕忽悠不做小白 數碼相機常見誤區揭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6/5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