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毒膠囊讓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再度沸騰,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
選擇生存、發展還是誠信?這對于中國企業家無疑是一道必答題。4月21日,2012年中國綠公司年會召開前夕,一場關于“重新思考公司的意義”內部閉門會議以半游戲的方式悄然舉行。在這次會議中,38家中國企業負責人參與討論,其中有不少是人們熟知的知名企業家。
這是一場頗為激烈的大辯論,充滿著自嘲與自省。企業家們爭論的主題圍繞“股東、客戶、員工、環境、社會,利益相關方該如何平衡?踐踏誠信底線的社會危機該如何化解?公司存在的價值究竟何在?”游戲式的討論和投票或最能說明中國企業家們的真實想法。
“牛根生式”思維的勝出
現場企業家被分成6組。主持人是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的執行院長蔡劍。
“在企業生存的意義中,股東、客戶、員工、其他(包括社會、環境、政策等),四個因素究竟哪一項對于企業最重要?”當蔡劍一拋出問題,就有企業家代表在臺下小聲反駁“這是一個偽命題,四個因素缺一不可。”
然而辯論并未因此而停止。“我就是人們口中萬惡的開發商。我覺得股東最重要,沒有股東就沒有公司。”朗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明這樣表明自己的觀點。
一番辯論過后,企業家們的討論結果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結果。
一種是“階段論”,即要看企業的發展階段,也許初期生存是主要目的,股東是最重要的。擴張階段客戶和員工是最主要的。而當企業進入成熟階段后,社會與員工則變為最重要的。
第二種是“行業論”,比如對于媒體行業來說,社會最重要。而對于科技企業來說,員工最重要。房地產行業來說,客戶最重要。
第三種是以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馮軍為代表的“大轉輪論”,即最重要次序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隨時輪轉,誰都有可能最重要。
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牛根生是企業代表中最后一個走上臺發表觀點的。他在白紙上寫下了這些話,“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伙伴為賺錢、顧客購買要實惠、父老鄉親盼稅收。”牛根生的觀點得到現場企業家最多的認同。在最后投選票環節,近半數企業家將票投給了牛根生的觀點。
利益為導向仍是主流觀點
牛根生的一番話恰恰體現了漢語的微妙,無論是“回報、利息、收入、實惠還是稅收”都表達了一個意思:賺錢。
北極光創投的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峰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在權衡之后他還是將票投給了牛根生。
“公司創立為賺錢本身并沒錯,我們不能仇富。”在討論結束后,鄧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我投票給牛根生是因為這個說法最樸實,也反映了中國公司的現狀。”
“這個討論本身沒有正確答案。”蔡劍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并沒有錯。但以蒙牛集團發展本身歷程來看,這樣的價值觀或許也正是蒙牛此前出現“三聚氰胺”事件的根源所在。
在當年紛紛擾擾的牛奶事件之后,牛根生將蒙牛賣給了中糧集團,自己致力于慈善事業。但這并不能算是中國企業家一個負責任的樣本。
牛根生在會后拒絕了記者采訪。但不能否認的是,牛根生的一番話正代表中國大多數企業的所思所想。“賺錢”是創辦企業最樸實的需求,但以利益為導向也是企業短視造成問題的關鍵所在。
“企業無論在什么階段都應該有自己的道德底線。”鄧峰補充說。蔡劍也表示,中國企業到現在不應該只思考活著,而應該思考如何健康地活著。
誠信背后的價值觀
企業價值觀引導企業行為。在隨后幾天的論壇中,“以賺錢為導向的價值觀”不斷遭到另外一些企業家的批駁。
“有人講,企業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追求利益,但是我想說作為真正的企業家,一定要有超越金錢以外的追求。如果你是唯利是圖,只把利益看成為唯一經營和目的的話,就很難走得長。”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東生這樣說。
李東生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認為中國市場上賺錢的機會很多,同時企業30年經歷了很多艱難挫折,甚至九死一生。如果自己追求利益,在困難和壓力大的時候很難堅持。“能夠活下來真的就是一種信念、一種理想,這是必要的。”
新東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敏洪也呼吁企業家應該有自己的操守。
“現在中國到底信仰什么?價值觀是什么?如果完全是拜金主義、自私自利,那么誠信是比較難以打造的。” 同為食品行業,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新禮認為誠信是做企業和做人的根本。
“如果中國企業在誠信問題上太過精明,反而最后要承擔失信的后果,得到市場的懲罰。”不少企業家在會議快結束時達成了共識,“一個企業,一個社會,唯有以誠信為基礎,才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
推薦閱讀
世界第一大零售巨頭沃爾瑪最近比較煩,在牽扯了假冒綠色豬肉、中國區高管離職等是非后,沃爾瑪墨西哥公司被曝涉嫌高達2400萬美元的賄賂門,這甚至會導致沃爾瑪副董事長愛德華多卡斯特羅-賴特和CEO邁克爾杜克有可能被>>>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7/5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