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諾基亞的信用評級被評為垃圾級的時候,當諾基亞第一季度虧損9.29億美金的時候,當它2011年在傳統優勢市場中國銷量下降70%的時候,特別是當它在全球全力推廣Lumia系列手機的時候,它的前高管、塞班S60曾任高級副總裁威廉姆斯把無明業火發向現任CEO埃洛普,這讓人有些莫名其妙——早干嘛了?
比這更讓人莫名其妙的是他的批評理由:埃洛普犧牲了諾基亞的搖錢樹塞班系統,丟失了芬蘭身份標志,去迎合“美國文化魔力”。這個指責,顯然有些無厘頭,否則,怎么看待愛立信退出手機市場,失去了瑞典標志?如何看待西門子退出手機市場,失去了德國標志?如何看待阿爾卡特退出手機市場,失去了法國標志?還是說索尼和LG、MOTO的衰落也因此失去了日、韓、美國標志?
埃洛普顯然不是喬布斯,在微軟期間就不算成功,屢敗屢戰,到了諾基亞匆忙推出的WP7也是一個半成品,但是,如果把他當成微軟注入諾基亞的木馬,那不僅僅是陰謀論的問題,而且也太高估了這位前微軟經理人對老東家的忠誠度,這不是水泊梁山。
毀掉諾基亞的內在因素肯定首先源自其原有管理層:面對移動互聯網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首創了觸摸屏技術,卻被蘋果摘果子;最早靠著半智能的塞班系統成功,卻又被Android抄了后路;坐擁全球最強大的渠道,卻不愿和三星一樣給運營商定制……
但是,對著歷史去指責只能是事后諸葛亮,于事無補,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產業的趨勢、這個行業的宿命,才能對未來有所借鑒。
行業“軟化”導致的宿命
每個行業都有宿命。
在全球服裝領域,有著豐富的產品形態,除了LV、愛馬仕這種高端品牌,有ZARA、優衣庫這些快品牌,也有GAP、真維斯這些中檔貨,還有數不清的中產的中低端品牌,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等細分領域的品牌……總之,品牌數量數以千計,貼牌廠商數以萬計。
在汽車領域,有豐田、通用、大眾、福特、現代這樣的全系列廠商,也有馬自達、奧迪、寶馬這樣只專注某些領域的廠商,還有法拉利、阿斯頓馬丁之類更加細分的高端廠商,以及星羅棋布的中國中低端廠商……其品牌數以十計,產品類型數以百計。
再看看家電行業,十年前,僅僅在大陸就有數不清的電視、空調、洗衣機廠商;五年前,日系的東芝、夏普、索尼、松下、日立等九大廠商,韓國三星、LG兩大巨頭,歐系的伊萊克斯、西門子、博世仍然并存……到如今,我們看到相當一部分日、歐廠商已經風光不再,大陸的家電廠商也減少了半數以上,在冰箱、電視、空調、洗衣機等領域,半數以上市場都被前5名所占據。
跳躍一步,來到IT領域,搜索領域Google一家獨大,社交網絡領域Facebook氣吞山河,電商領域Amazon遙遙領先;數據庫領域,Oracle占據半壁江山,PC操作系統領域微軟長期壟斷;服務器領域,也是IBM、HP和Dell等不足5家主導;存儲領域,EMC、IBM、HP等三四家占據絕對優勢……
如你所見,每個行業都必然會形成一定的最終格局,各有宿命,分散者如服裝,最終群雄爭霸;壟斷者如互聯網,往往數一數二才能生存。那么,手機行業的宿命在哪里?
智能手機之前,手機行業更像是“家電+芯片”,抑或是“汽車業+電子”,主要依靠的是制造、渠道、芯片等核心部件、工業設計,這四個核心環節組成了產業生態鏈的主軸,本質是制造業,可以容納數百家大小廠商;但是,智能手機之后,它正在演變成智能操作系統、核心零部件、App三大核心,越來越軟化,成為“軟件+互聯網+核心部件”行業。
也正因此,智能手機的市場集中度,即壟斷程度未來可能更加接近軟件和互聯網行業,而不是制造業,現有的廠商數量會大大減少,恐怕將是這個行業的宿命。
碾碎舊市場的三臺壓路機
上述生態演進及定價中心的變化,最終重塑了手機產業,讓諸多曾經王者退出角逐。
比如諾基亞,在老的四大因素中,有最好的制造工藝、最好的渠道、最好的攝像頭,不錯的人性化設計;但是,在新的三大定價核心要素中,不但其OS落伍,而且外觀設計全世界的手機越來越像如同全世界的PC外觀越來越像,讓它失去了固有優勢,除了攝像頭幾乎一無所長——此時,品牌也必然陷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狀態。所以,威廉姆斯的抱怨,完全是八旗子弟式的自怨自艾,沒有看到足下的四腳梯已經被抽走了3只腳。
與之不同的是三星,三星沒有像諾基亞那樣固步自封,快速抓住了Android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三星有AMOLED、閃存、芯片等多個核心部件在手,雖然軟的不夠軟,但是硬的足夠硬,定價能力僅次于蘋果,成為少數成功轉身的大象。
同屬韓國的LG在小屏幕、芯片、閃存等方面則相距甚遠,所以,很快落伍;索愛、MOTO和LG類似,優勢寥寥,都明確退守到高端細分市場;RIM則因為操作系統落伍,失去了當初最大的王牌;至于其它日系廠商,夏普、京瓷、松下等除了在日本本土市場,幾乎絕跡,即便是在日本,當年占據TOP3位置的日系廠商也讓位于蘋果、三星了。
甚至當年的山寨廠商,也難以獨存:這是因為當年依靠MTK低端芯片崛起的山寨廠商們,其核心競爭力是渠道和制造成本。但是,在智能機時代,中興、華為們大肆殺入這一市場,它們以運營商的渠道為渠道,加上補貼之后成本甚至低于山寨;同時,智能手機在軟件方面有一系列微創新和定制化開發,對多數山寨來說這也是不低的門檻。
因此,我們看到手機市場上:蘋果是一臺巨大的高端壓路機,依靠操作系統、APP、芯片、品牌這種全方位的優勢壓倒了以前的所有巨頭,也順帶消滅了不少日系的MP3廠商、低端照相機廠商;三星依靠強大的部件制造能力、全球性的品牌、快速跟進的操作系統二次開發能力,成為蘋果巨輪下第一個站起來的巨頭,也橫掃了多數中端市場;中興、華為為代表的廠商,依靠與運營商的合作和一定的定制化能力,通過千元智能機,把山寨機和諾基亞、索愛、LG的低端機市場搶掠半數——它們獲得定價權很難,但是有可能把量做足夠大。
在這高、中、低三臺巨型壓路機之下,唯有變得足夠小,如魅族、小米、索愛等才可能在細分市場生存,而諾基亞的大身軀反倒成了累贅,就算在WP系統上取得成功,恐怕也主要是一個細分市場的玩家。注意,2012年Q4亞馬遜這個真正的價格屠夫又會到來,到時候,除了蘋果、三星,怕是都要再拼一輪血,必然有人要倒下,會是哪些呢?
推薦閱讀
難道華為會有神仙相助?你以為我們會超凡脫俗,會在別人衰退時崛起?華為總裁任正非在華為2011年報總裁致辭中的追問,也是外界對華為的追問。 從4月23日披露2011年財報以來,這家中國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如履薄冰:銷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碾碎老諾基亞們的三臺壓路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8/5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