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令五申嚴禁觸碰18億畝耕地“紅線”,而在九成耕地為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安徽省臨泉縣,7000畝耕地被上百座“無證”粘土磚窯廠“侵占”。令人吃驚的是,如此大規模的占地,無一獲得用地審批,相關部門的監管竟變成堂而皇之的收費。近兩年,僅當地國土資源局收取的費用就達1400多萬元。
“吞噬”耕地7000畝磚廠用地無一獲審批
臨泉縣是安徽省農業大縣,總人口約230萬人,擁有耕地186.2萬畝,基本農田保護率為89.7%,基本農田在當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記者日前在臨泉縣采訪,農民們紛紛反映,遍布全縣的一座座磚窯廠,像一只只“吃地”的“老虎”,日復一日“吞噬”著這里的良田。
在楊橋鎮冷樓村,3座輪窯廠正在如火如荼地生產。記者尾隨一家窯廠的取土車來到取土現場,看到這里的地已被挖得千瘡百孔,四周都是剛收割完小麥的麥茬地。在這里打工的四川省宜賓縣孔灘真說,“我在附近的窯廠工作3年了,這里去年還是玉米地,大概有幾十畝吧,沒想到現在被挖成這樣,太可惜了。”
單橋鎮周莊村的一陳姓農民告訴記者,村里建了座窯廠,需要用地,“我租給窯廠4.2畝承包地,年租金4200元,也知道這樣有些問題,因為如果都是如此,國家的糧食產量就沒法保障了。”
對有些農民來說,賣地給窯廠是迫于無奈。楊橋鎮冷樓村民談可欣(化名)告訴記者,要是不賣地給窯廠主,窯廠就在農民土地邊挖很深的坑,一下雨地就自然塌陷了,為了降低損失,很多農民便被迫賣地。
臨泉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王春雨表示,按年產1800萬塊磚左右的窯廠年需用土8畝估算,全縣磚窯1年累計可“吃掉”可耕地1000畝地。“這個賬我們也算過,這些磚窯早一天取締,我們也早一天安生。”
按規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窯,但現在當地竟有116座磚窯廠獲得了采礦權許可證編號。考慮到用地審批手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土地管理部門的幾位負責人無人敢簽,結果當地152座磚窯廠的“臨時用地”無一獲得用地審批手續,全部涉嫌違法生產。臨泉縣國土資源局地礦股工作人員、原股長張文海承認,全縣窯廠累計違規、違法占用土地7000多畝。
“集體”收費“保”生產監管部門淪為“保護傘”
大批磚窯廠沒有用地審批手續為何能長期大量占地、瘋狂“吃地”?窯廠主們告訴記者,他們只要向相關部門繳費就可以。
“一個磚窯廠要想‘和諧’生產,每年必須上繳約20萬元的各項費用。”臨泉縣楊橋鎮一磚窯負責人邢順利說,因為窯廠較大,他每年上繳的稅費在20多萬元。
“我們要是不交錢,我們就燒不了磚。”邢順利告訴記者,每年春節時候,連慰問五保戶的錢,都是磚窯廠給出的。
正是在“保護傘”下,臨泉磚窯廠主們賺得盆滿缽滿。牛莊鄉寧大村一磚窯負責人牛坤說,一座年產2000萬塊磚的普通輪窯,投資大概100多萬元,按一塊磚7分錢的利潤算,年利潤可達140萬元,除去向政府繳納的各項稅費外,差不多一年就能將投資賺回來。
到底有多少部門在收費呢?“像國稅局、地稅局、國土局等多個部門都來收過費,一般是打電話,限期多少天,到哪里交錢,否則,窯廠就得整改或停產,那樣損失更大。”齊超(化名)說,“給這些部門交錢,能有一半部門給發票就不錯了,其他都是白條,說白了,這樣交錢就是為了買平安。”
記者輾轉了解到,國土資源局是其中名副其實的“收費大戶”。據該局的一份財務數據顯示,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全縣磚窯廠需上繳礦產資源補償費、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價款、土地復墾費等4項費用,分別達到718.1萬元和743.6萬元。
在2009-2010年度的兩張繳費清單上,記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列出了106名窯廠主的名單,最多的繳費12.8萬元,最少的繳費也有2萬元。當記者問及這些磚窯廠均沒有用地審批手續,涉嫌違法生產經營,為何國土部門還要收費,是否默認其合法性?王春雨沒有回答。
與此同時,由于政府和窯廠的“默契配合”,致使國家各級政府下達的“在城市規劃區內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規定,成為一紙空文。在臨泉縣文聯院內的一處3層建筑工地上,建筑方負責人劉子紅介紹說。
“利益鏈”亟需斬斷“紅線”保護不容踐踏
針對粘土磚窯泛濫現狀,當地群眾紛紛訴苦,“違法占地、毀地究竟誰來管?”由于磚窯廠屬于非煤礦山系列,記者來到主管非煤礦山工作的臨泉縣經信委。該委負責人李成顯表示,縣經信委只能起到協調作用,而不能直接管理,因為采礦權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都是其他部門頒發的,“我們什么證也沒發,具體執法權也沒有,你叫我們如何去管磚窯廠。”
安徽省經信委非煤辦副主任丁楠生表示,從我國土地管理法關于禁止占用耕地建窯來看,有關部門給這些磚窯廠配發采礦權許可證編號,如果占用的是耕地,這本身涉嫌違法。磚窯廠大肆占地進行生產,國土部門一方面未審批,一方面卻又大肆收費,這種行為肯定也是違規的。
“通過交錢,無證磚窯廠肆意違法占地,勢必會嚴重踐踏基本農田保護區,這與堅守耕地‘紅線’背道而馳。”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原副會長程必定認為,磚窯廠淪為政府的“搖錢樹”,釋放的是危險的信號。
對記者追問的違規磚廠的“收費行為”,臨泉縣國土資源局避而不答,而是將話題轉移到對磚窯廠的取締工作“難度”上。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李東升說:縣國土部門雖有對土地違法案件的受理、立案、查處權,但涉及到取締關閉磚窯廠工作,只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能執行,若沒有其他部門的配合,顯然完不成取締關閉的目標。
記者調查還發現,臨泉縣環保局6月8日下發《全縣2011年1-5月污染減排情況匯報》,該縣近兩年并未出臺關停粘土制磚類磚瓦窯業的政府文件。張文海也表示,2009年10月以來,縣國土部門結合執法監察情況,按批次上報擬取締關閉企業名單,但至今為止,縣里關于磚窯關閉工作仍沒有任何“行動”。
程必定認為,縣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曖昧態度,令人費解!這種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屢禁不止,其實就是利益作祟,政府部門只收費不監管,已經和磚窯廠形成了可怕的利益共同體。既然這么多部門收費,就是集體“默認”其生產的合法性,那么出現多個部門管不住一個無證磚窯廠的怪相,也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6月24日中國市長雜志訊 近日,網上一則名為《廣西城市職業學院大一,大二近二千多名學生被實踐》的 帖子引發網民關注。帖子爆料,廣西城市職業學院將在2011年8月-2012年1月安排大一、大二近幾千名學生前 往廣東進行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7000畝耕地被毀占 監管部門竟是保護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10628/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