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IT技術集中處理報表,工商銀行得以釋放出3萬名員工,每年減少人力資本支出60億元。5月23日,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2012中國金融論壇上,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如是稱。
姜建清介紹稱,未來信息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銀行競爭的業態,信息技術與經營管理的高度結合,將成為銀行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客戶超過一億個,每天辦理6000多萬筆電子銀行業務。電子銀行對傳統柜面業務的替代率已經達到71%。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系統,今天的工商銀行會基本癱瘓。要有一萬個網點才能替代網上銀行的業務。”姜建清說。
在工商銀行的國際化策略中,IT系統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第四代核心信息系統中的境外機構綜合業務處理系統(FOVA),工行全部35個境外機構得以推出網上銀行、單證中心、信貸管理、信用卡、外匯買賣、賬戶貴金屬等業務,境內的客戶服務、操作風險管理、審計處理等系統向境外延伸,從而全球客戶可以共享同一個工商銀行。
“以云計算、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風起云涌有可能顛覆我們對傳統的銀行的認識。有可能從根本上顛覆銀行現有的地域、網點等傳統經營模式。”姜建清說。
不過這些還只是信息化的初級階段,姜建清續稱。“目前銀行信息化時代已經接近尾聲,必將加速進入信息化銀行建設的嶄新的階段。因為信息化銀行是人們管理的思想,是管理的戰略,所以他是非常難以復制的。誰能在信息化銀行的建設中占有主導地位,就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保持戰略優勢。”
單單運用IT系統,不能解決銀行部門各自為戰、信息傳導遲緩、市場反應遲鈍等大企業病的問題。姜建清給出的解決之道是銀行在信息化的基礎上真正實現融會貫通,從而促使銀行經營管理的質態產生根本變化。
姜建清認為摩根大通銀行近期巨額美金在衍產品交易中的虧損是一個技術問題,根本原因是沒有實現信息管理的集中。“這種風險屢見不鮮,巴林銀行也是因為交易員的一個錯誤最后導致了百年老行的破產。其實這是一個技術問題,只要通過計算機的集中和限額的控制就可以解決。通過技術,讓交易員違規的交易行為無法實現。”
而在共享方面,姜建清介紹,最近工商銀行建成的新的平臺上,已經可以把190多個業務系統整合到一個系統上。“我們相信這樣一個信息化銀行的建設,這一信息平臺的建設,能給我們銀行帶來大量的業務機會和收益。”
當日舉行的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反思,中國金融業產品創新背后缺乏的是組織創新、游戲規則創新、人才創新和法律制度的創新。
而姜建清認為,過去中國商業銀行取得重大變化進步的一個原因是管理提升了,“比較少為人所關注的,就是技術原因。”
推薦閱讀
飛象網訊(編譯 文慧)據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最新公布的《全球無線局域網季度追蹤報告》(Worldwide Quarterly WLAN Tracker)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消費者和企業全球無線局域網(WLAN)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3.9%>>>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工行:信息化使人力支出每年減少60億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20524/6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