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iOS和Android設備激活量已達2800萬臺,對于試圖從亞洲繁榮的應用市場分得一杯羹的開發者來說,韓國應該算是本區域內規模最大、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另外,韓國還是Android生態系統的“非官方根據地”,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三星與LG是全球最大的兩家Android手機廠商。
但如果開發者認為只要將他們開發的應用進行本地化,然后發布到Google Play或App Store應用商店,就能輕易在韓國取得成功,那就大錯特錯了。每一位開發者都必須深入挖掘韓國應用市場,探究某些應用在韓國深受歡迎的原因。
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韓國的應用市場現狀:
智能手機滲透率超高
韓國首爾地鐵站附近的一家虛擬商店
最新調查表明,韓國76%的成年人(年齡從15歲至64歲之間)都使用智能手機。鑒于韓國人口總數超過5000萬人,智能手機的滲透率相當驚人; iOS和Android設備激活量已達2800萬臺; 雖然韓國是一個重要的Android設備市場,但依賴于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完善的生態系統,蘋果設備從2011年起也開始風靡整個韓國; 就在西方用戶仍然滿足于3G移動技術所帶來的體驗時,韓國卻先于其他國家推出4G技術,其數據傳輸速度最高可達40.32 mbps,大概是3G技術的10倍。
數據消費大受歡迎
高速數據傳輸推動了智能設備的高滲透率,讓韓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消費數據,當地消費者紛紛用移動設備更換傳統的家用電視和視頻播放設備; 娛樂(電影、直播電視)、通訊(VoiP、視頻聊天)、游戲(核心游戲和社交休閑游戲)、社交網站、職業社交網站和購物網站引領著韓國人的移動消費習慣;
教育是另一個在移動設備推動下得到快速發展的行業。
應用商店百家爭鳴
雖然Android手機銷量在韓國出現了大幅增長,但很顯然Google Play尚未在應用商店領域建立起主導地位。在韓國市場Google Play不僅要面臨iOS應用商店的挑戰,還面臨著本地移動運營商旗下區域性應用商店的激烈競爭; 不僅移動運營商涉足應用市場,就連平臺所有者也在打造自己的應用生態系統,尤其是KakaoTalk游戲平臺、Com2Us Hub以及NHN Hangame等,這一切正使得非iOS生態系統極度碎片化。但是,這些平臺每一個都有龐大的用戶群,一個平臺的成功往往會給其他平臺帶來“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
付費模式vs免費模式vs免費增值模式
韓國電信的Android應用商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由于移動運營商向用戶提供運營商計費系統(carrier billing),Android用戶創造的營收比率更高。作為一種快捷的購買工具,這種計費系統可以讓沒有信用卡的用戶購買數字產品,提升韓國Android市場的轉換率和創收水平。相比非運營商計費市場,大型應用開發商的轉換率增長了7%; 韓國應用開發者更傾向于采用免費運營模式,試圖通過數字產品和廣告而非付費模式創收。——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更快地對其免費游戲做出改動,提升轉換率,而不是依賴于付費下載,后一項模式更隨意。
這對尋求從韓國應用市場分得一杯羹的開發者意味著什么?
iOS和Android并不是唯一與他們利益相關的平臺; 對于Android產品,它們必須著眼于從Google Play以外的渠道尋找機會,進入電信運營商的應用商店和社交平臺生態系統,擴大游戲發布渠道; 如果游戲恰好是開發者的目標類別,那么就應該通過免費模式和免費增值模式,增強應用的生命周期價值和創收能力; 如果你的應用具有短期生命周期價值,那么付費模式會最適合你; 如果你的業務模式是通過廣告創收,那么就應該尋找一個廣告網絡中介,讓你可以與本地廣告網絡建立聯系; 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韓國大量開發者都制定了“走出去”的戰略,希望可以借助你的經驗開拓海外市場,作為回報,他們會幫助你在本地市場發布應用,針對韓國市場實際情況進行本地化。
轉自:Tech in Asia
翻譯:皓岳
推薦閱讀
蘋果產品占中國出口漲幅比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7日晚間消息,巴克萊分析師喬恩溫德海姆( Jon Windham)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包括iPhone 5在內的蘋果產品將占到中國第四季度出口增長的近33%。 溫德海姆在報告中稱>>>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20921/8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