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再洗牌?
5月28日下午,國家郵政局市場監察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證實,聯邦快遞和UPS已向國家郵政局提出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申請,目前該經營許可的申請已經行至最后一步,到了公示階段,5月31日公示結束后不出意外的話即可獲批牌照。
這意味著,兩大國際快遞巨頭將在中國名正言順地經營國內快遞業務,二者的實力和規模對中國快遞行業無疑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部經理李國杰甚至認為,這是中國快遞業的“養狼計劃”。
兩狼放入羊群,顯然逼著羊群奔跑著變身豹子。“新一輪的整合開始了,看誰能活下來。”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貨運部黨委書記周達認為,快遞行業新一輪洗牌開始了。
重返國內快遞
如果說聯邦快遞和UPS將因此開始其中國快遞業務,這種說法顯然不夠準確。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告訴記者,事實上,這兩家國際快遞巨頭早在多年之前就開始經營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當時快遞業務隸屬商務部管轄,商務部對外資公司的運營并無限制。隨著我國郵政政企分離的進程和《中國郵政法》出臺,才在條款中增加了對外資企業經營國內信件業務的運營限制,并要求快遞企業重新向郵政局申請運營牌照。
四大快遞巨頭正是受此沖擊,不同程度地放慢了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的發展步伐。DHL甚至于2011年宣布放棄國內快遞業務,將其國內經營公司股權割讓他人。
如今重新獲得國內快遞牌照,是否意味著兩大快遞巨頭將調整其中國業務的發展戰略?截至記者發稿前,該問題尚未得到聯邦快遞和UPS的正面回復。
按照國家郵政局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聯邦快遞和UPS的中國公司將分別以北京順義區和廣州白云區為基地,經營除信件外的國內快遞業務。聯邦快遞申請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大連、鄭州、成都開展國內快遞業務,而UPS則只是在上海、深圳、廣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經營國內快遞業務。
雖然目前的業務范圍尚局限于部分一線城市,但劉建新認為,以聯邦快遞和UPS的野心,很可能會在一年內調整其國內快遞網絡布局,擴大其經營范圍。
“狼入羊群”?
“這是中國快遞業的養狼計劃!”李國杰如此評價這兩個國內快遞牌照的發放。
李國杰的快遞同行們也對于聯邦快遞和UPS涉水國內快遞市場憂心忡忡。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內快遞巨頭高管向記者表示,過去幾年,國家郵政局限制外資快遞巨頭在國內快速擴張的相關政策,曾讓中國國有和民營快遞企業迎來“短暫的春天”,使得民營快遞得以爭得國內快遞的半壁江山。
5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1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民營快遞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9.4%、67.6%和3.0%,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35.8%、49.4%和14.8%。民營快遞所爭得的67%市場份額引人注目。
上述高管認為,盡管目前國內快遞企業占據絕對優勢,但其基礎薄弱,如民營快遞企業2011年的業務量雖然完成24.8億件,但實現業務收入僅374.5億元,相比較國有快遞企業全年業務量完成10.8億件,實現業務收入271.1億元,以及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1億件,實現業務收入112.5億元。后兩者的利潤顯然均比民營快遞企業高得多。
“一旦國際巨頭形成反撲,國內快遞企業,尤其是民營快遞企業如此單薄的利潤率不一定頂得住。”該高管表示。
UPS一季報數據顯示,UPS 2012年第一季度的合并收入總額增長了4.4%,達131億美元,營業利潤為15.7億美元。其中國際快遞收入為29.7億美元,營業利潤4.08億美元,利潤率高達13.8%。
相比較之下,國內快遞企業的利潤率則低得多。以中國快遞第一股的中郵速遞近期IPO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郵速遞的營業利潤率僅為4.71%,而中郵速遞是國內唯一有資質運營利潤最高的商函和黨政機關函件的快遞企業。
周達認為,快遞行業新一輪洗牌或將開始。
民資巨頭偽淡定?
國內快遞企業對于“兩狼入室”也并非一片恐慌。“不會有太多影響。”全成快遞董事長陸雄笑呵呵地回應道。韻達快遞董事長聶騰云則以在京交會會議中暫不予回應。
順豐快遞一位不具名的高管向記者表示,兩大國際巨頭進入國內快遞市場,只要也按照市場規則行事,順豐不擔心其會構成巨大威脅。
劉建新認為,目前“四通一達”的贏利點主要來自網購和電子商務的物流需求,由于中國消費者對網購快遞價格相當敏感,其快遞價格實際上非常低,因此并不太可能成為聯邦快遞和UPS的直接競爭對手。倒是順豐和EMS的中高端快遞需求,有可能會被聯邦快遞和UPS所分流。
不過,順豐快遞的高管認為,聯邦快遞和UPS不一定具備競爭力。首先其網絡覆蓋面不夠,目前只是布局到數個一線城市,如要布局到村鎮一級,恐怕還需三四年時間。
另有民營快遞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兩大快遞巨頭的申請中明確不能經營國內信件業務,這項利潤最為豐厚的業務一旦損失,會大大影響其國內業務的整體利潤。該人士透露,聯邦快遞和UPS在中國的快遞業務雖然經營多年,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尤其是聯邦快遞。因此,沒有拿到信件專營權,若又陷入中國快遞業的價格戰,兩大巨頭的國內快遞業務扭虧乏力,長期虧損下去恐怕也難以維系。
對于市場所傳言的兩家公司中國業務虧損的情況,聯邦快遞和UPS均未能在記者截稿前予以答復。
因此,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秘書長崔忠付看來,目前國內快遞企業已成規模,抗壓能力也在增強,盡管兩大國際巨頭進入國內快遞市場短期內會給行業帶來消極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是給國內快遞企業帶來管理和運營的經驗。他也認為順豐和EMS早就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不會受此沖擊。
國內快遞市場的前景是否真的如此樂觀?上述民營快遞企業人士笑道,實際上民資巨頭們表面淡定,暗地都會觀察聯邦快遞和UPS的布局,就連已經離場的DHL,也都只是暫時離開國內快遞市場,隨時可能反撲。屆時,國內快遞市場無疑會惡戰不斷。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B2C平臺天貓與國內九大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電商社會化物流新標準,推動電商物流服務全面升級。 上述公司包括EMS,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百世匯通、海航天天,基本上全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邦快遞和UPS將獲國內快遞業務牌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530/6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