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交大原教授李連生抄襲造假案,因第一次被國家科技部取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時間變成高校乃至整個科技界最聞名的學術弊案。可惜,雖然有關部門罕見地出了重手,李連生也被西安交大解聘,成為一系列抄襲造假案涉案教授被處理得最重的一類,但人們仍然議論紛紛,渴望學術清凈的學人們,還是高興不起來。不僅僅是因為李連生很快被另一個科研機構聘走,繼續做他的教授,而是圍繞李連生案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相關的其他學術造假案,讓人們沒法看好中國治理學術腐敗的前景。
李連生事件,實際上2007年就東窗事發,六位知名資深教授持續不懈的告發,一個非常清晰的抄襲造假案,居然要經過4年,才能被處理。這期間,西安交大的校方,一直在捂蓋子,力求把事情“內部消化”。一度,甚至堅持正義的六教授倒成了無理取鬧之人,試想,如果不是六教授,舉報人換了別的,假如說一個學生,后果將會怎樣,可想而知。當然,周遭環比,西安交大校方還不是最惡劣的,可以說,當今之世,中國的大學碰到這樣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傾向于“內部處理”,能捂就捂,甚至捂不住,也捂。有些學校,還就硬給捂住了。明晃晃的抄襲,而且已經公之于眾,但不是視為不見,就是公然相挺。至于捂住了,私下消化,或者給個暫時停止招研的所謂處理,更是不知凡幾。以至于關于學術不端,我們的大學有好些特色的說法,比如抄襲叫做過度引用,或者說注釋不規范。兩篇論文高度雷同,叫做基于共同的研究等等。甚至跟學生聯合署名而且署在第一位置的,出了事,說一句學生抄的,就完事大吉。所以說,盡管西安交大在處理李連生事件上有些不爽快,但畢竟還是目前為止,處理學術不端事件中下得最重的手。
中國大學是學術造假的天堂。這個天堂的營造,首先歸功于我們的大學行政體系。這個體系建構了一個以行政為導向的學術評價機制,在這個機制中,大學的優劣,全看所謂“科研成果”,一要數量,二要等級,只要大學能把發表量催上去,SCI不會認賬,打死都不認錯,哪怕白紙黑字,證據確鑿。更有甚者,居然會將自己被揭露的學術不端,編成一個陰謀,一個故事,自己受迫害的故事。 推而廣之,我們整個民族,對于學術上的不端,容忍度也過于高了。如果一個小偷偷了人家錢包,大家都會憤怒,但是,對于同樣性質,但惡劣程度過一萬倍的學術抄襲,大家就無所謂。甚至有人認為,讀書人的事,千古文章一大抄。我們的民間對市場上產品的造假,書籍的盜版無所謂,甚至還挺享受,這種中世紀的文化和態度,這種對知識產權的無視,其實也影響到了人們對學術造假的態度。 造假作弊者,如果在社會上不那么丟人,在學校也不那么丟人,甚至還照樣光鮮,像李連生這樣,屬于萬里挑一的倒霉者,那么,造假和作弊,就不但不會禁絕,反而越來越多。畢竟,造假作弊可以不勞而獲,可以取巧獲得暴利,甚至暴得大名。 出了一個李連生,需要反思的,其實是整個的民族,尤其是我們的大學體制,我們的從業者。要知道,這樣下去,我們中國學者的名聲已經很壞了,世界的同行,已經對我們缺少了起碼的信任,再這樣下去,我們大概只能自己跟自己玩了。,CSCI,多多益善,不管別人引用不引用。課題越多越好,等級越高越好,不管做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垃圾。如果能像李連生那樣,得到國家科技進步獎,對于任何一個大學,都是一件大喜事。一個從來沒有做申請項目研究的人,所申報的獎項居然可以過五關斬六將地摘下桂冠,中國式的評獎,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問而知。所有重大獎項的評委,都是具有資深教授或者研究員資格的學官,一些行政事務超多的學術官僚,沒有時間做研究,做試驗,但卻有資格判定學術的好壞優劣,進而決定大學在國家體系中的排名。
不會認賬,打死都不認錯,哪怕白紙黑字,證據確鑿。更有甚者,居然會將自己被揭露的學術不端,編成一個陰謀,一個故事,自己受迫害的故事。 推而廣之,我們整個民族,對于學術上的不端,容忍度也過于高了。如果一個小偷偷了人家錢包,大家都會憤怒,但是,對于同樣性質,但惡劣程度過一萬倍的學術抄襲,大家就無所謂。甚至有人認為,讀書人的事,千古文章一大抄。我們的民間對市場上產品的造假,書籍的盜版無所謂,甚至還挺享受,這種中世紀的文化和態度,這種對知識產權的無視,其實也影響到了人們對學術造假的態度。 造假作弊者,如果在社會上不那么丟人,在學校也不那么丟人,甚至還照樣光鮮,像李連生這樣,屬于萬里挑一的倒霉者,那么,造假和作弊,就不但不會禁絕,反而越來越多。畢竟,造假作弊可以不勞而獲,可以取巧獲得暴利,甚至暴得大名。 出了一個李連生,需要反思的,其實是整個的民族,尤其是我們的大學體制,我們的從業者。要知道,這樣下去,我們中國學者的名聲已經很壞了,世界的同行,已經對我們缺少了起碼的信任,再這樣下去,我們大概只能自己跟自己玩了。
正因為如此,大學里的大牌教授,特別是有學官頭銜的教授如果出了事,單位肯定是要保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看這些大牌涉案成果在官方排名中的分量,看大牌所擔任的學術評獎機構的身份,也得保。不保,在他們看來,不僅丟了學校的人,而且相關的利益都沒有了。沒有了評委,自己的學校以后再評獎,朝里無人,非同小可。
這樣的體制,也是造成學術帶頭人帶頭抄襲造假的罪魁。在高校的人都知道,大牌往往都是學官,學官就沒有多少時間做研究。但是,學官的學術資源卻非常豐厚,拿下課題的機遇,高到不可思議。成果被評獎的機遇,也同樣高到不可思議。拿下那么多大課題,沒有時間做不怕,有學生,全部撒手,放任學生去做。萬一學生抄了,就等于領銜的大牌抄了。可悲的是,盡管這樣的“學生抄襲”事件層出不窮,但是迄今為止,大牌們的學術研究,還是這樣做,還是依舊課題照拿,大獎照得,當然,一不留神,抄襲造假也會敗露的。好在,即使敗露,也會有學校替他們兜著,實在兜不住,最壞的結果,大不了像李連生一樣,換個地方,照舊吃這碗飯。斷不會像韓國的前首席科學家黃禹錫一樣,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像發達國家的倒霉的學術作弊者一樣,從此沒了從事這個行業的可能性。
作案成本低廉,是導致案件頻發的原因,作案的人多了,而且層級越來越高,我們的學界,對此就見慣不怪,習以為常了。世界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道德,對于學者,最不道德的事,莫過于學術不端,其他國家的學者,不敢輕易弄險,因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臉面,但是,我們的學者,什么都在乎,就是不在乎臉面。作案的人多了,加劇了不要臉的趨向。雖然還沒有到可以公然炫耀的地步,但是,這邊犯事,那邊還堂而皇之侃侃而談者卻比比皆是,即使被人問及弊案,也從來不會認賬,打死都不認錯,哪怕白紙黑字,證據確鑿。更有甚者,居然會將自己被揭露的學術不端,編成一個陰謀,一個故事,自己受迫害的故事。
推而廣之,我們整個民族,對于學術上的不端,容忍度也過于高了。如果一個小偷偷了人家錢包,大家都會憤怒,但是,對于同樣性質,但惡劣程度過一萬倍的學術抄襲,大家就無所謂。甚至有人認為,讀書人的事,千古文章一大抄。我們的民間對市場上產品的造假,書籍的盜版無所謂,甚至還挺享受,這種中世紀的文化和態度,這種對知識產權的無視,其實也影響到了人們對學術造假的態度。
www.dapaike.com社區了解:造假作弊者,如果在社會上不那么丟人,在學校也不那么丟人,甚至還照樣光鮮,像李連生這樣,屬于萬里挑一的倒霉者,那么,造假和作弊,就不但不會禁絕,反而越來越多。畢竟,造假作弊可以不勞而獲,可以取巧獲得暴利,甚至暴得大名。
出了一個李連生,需要反思的,其實是整個的民族,尤其是我們的大學體制,我們的從業者。要知道,這樣下去,我們中國學者的名聲已經很壞了,世界的同行,已經對我們缺少了起碼的信任,再這樣下去,我們大概只能自己跟自己玩了。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17p4d.html) - 大學,何以成為造假者的天堂?_張鳴_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戒酒第一人勸人戒酒 河北戒酒第一人王某講訴他的戒酒經歷,酗酒 10 余年,一天最多曾喝 5 斤白酒。因為深陷酒癮不能自拔,他丟了警察的工作,失去了妻兒及親情,過去犯下的錯是無法挽回的唯有自己狠心去戒酒。 昨日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西安交大原教授李連生抄襲造假案 流露出來的是什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303/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