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華百年紀念日。人民大會堂的隆重大會,將清華校慶活動推向高潮。清華成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招牌菜,清華成為中國當代政治家的搖籃,就憑這兩個要素,清華的校慶規格注定要一枝獨秀。
戲有敲鑼開場的時候,終究也有要謝幕的那一天。從22日到24日,清華的這場百年慶典活動,經歷了高潮和謝幕兩個環節。自4月25日起,清華將迎來她第二個百年的嶄新歷程。在清華人和著美酒談論昨天的同時,我更在意的是他們如何蘸著咖啡描繪明天的新打算。
清華的第一個百年,創造了清華這個品牌,造就了一批學者和科學家,包括政治精英,這是清華引以為豪的地方,也是清華百年校慶的資本。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前半個世紀的清華,輸送的學者和科學家居多;后半個世紀,以輸送政治精英為主。這個變化,確實耐人尋味。因為歷史的發展具有延續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未來清華的發展之路。
在民間人士眼里,清華能有今天的成就,更多得力于外力的扶植,而不是教育競爭的結果。從財政撥款的額度,到各項資源的配給,清華和北大成為當代中國典型的壟斷大學。擁有太多得天獨厚資源的清華,沒法不創造出比普通大學更耀眼一點的成績。至于投入和產出是否匹配,恐怕是清華百年校慶鮮少提及的話題。一個享受著細致入微關懷的大學,她不為教育經費的短缺而發愁,不擔心生源,不擔心科研和教學政策的傾斜,像這樣坐在豪華轎車里賽跑的大學,是舉國體制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泱泱中華,舉全國之力,支持一兩所大學,他們的飲食營養豐富,走路前有纖夫在拉,后有推手在使勁,沒點“輝煌”反而不大正常。當然,“輝煌”這個詞只限于在家門口內使用。畢竟,清華還有自知之明,自己沒說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學。舉國體制在應急方面卓有功效,在置辦高等教育領域則基本失靈。不幸的是,清華第一個百年的后期,主要依賴舉國體制在發展自身。假如清華脫去貴族袍子,過上平民的日子,和地方高校享受同樣待遇來發展,清華人的自信還有多少,我不敢想象。
校慶的核心在于“慶”字。形式的慶和內涵的慶,因為價值取向不同,結果相去甚遠。國內大學的慶典活動,越來越像企業的商業宣傳促銷活動,排場和熱鬧還有自夸成為一種時尚。國外大學校慶在反省自身辦學的不足,我們的校慶在追求奢華的劇場效應。沒了反思精神,無論昔日的成就如何輝煌,畢竟已經成為歷史,嶄新的旅程已經開始,拿什么來遠足,這才是根本。清華的第二個百年能否創造與第一個百年類似的輝煌,輿論對此并不樂觀。清華要想保持今天的地位,去特權化,招回昔日的魂,比追求硬件的世界一流要有意義得多,當然,也艱難得多。沒有自由、獨立、批判精神的大學,永遠成不了一流的大學。清華的第二個百年,前二十年是奠基階段,敢問今天的清華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網站優化人員,我們都很清楚Robots.txt文件對我們網站的重要性,Robots.txt文件只一個純文本文件,它就像網站地圖一樣,給搜索引擎指明道路,當蜘蛛搜索一個站點時,它首先爬行來檢查該網站的根目錄下是否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清華還能輝煌多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426/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