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本報記者 劉芳 高文超 漫畫設計/本報記者 姜菲菲
23歲留日學生汪某在上海浦東機場因學費問題和52歲的母親發生爭執,并拔刀刺傷母親。
“刺母案”讓全中國人寒心!人們感嘆:羊羔還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中國現在的年輕人怎么學不會孝順?
兩代人的問題,是個老話題,記者也感嘆,但也心存理解:不能光埋怨年輕人啊!
汪某今年23歲,母親顧女士52歲,兩人都處在生理和心理的兩個關鍵時期——— 青春期和更年期。
青春期叛逆,更年期動蕩!
就像兩只抱團取暖的刺猬:距離遠了,彼此都有牽掛;距離近了,又開始無休止地戰爭,一件小事,就能掀起驚濤駭浪!
一次爭吵,不足以讓一個兒子喪心病狂!
一個一向省吃儉用的媽媽把一切好吃的都給了自己唯一的上高中的兒子,可是有一天當孩子中午放學回家吃飯的時候,發現媽媽還在床上躺著,兒子厲聲問:“你怎么還不做飯?我時間來不及了。”媽媽抬起頭說:“我發燒沒力氣做飯了。”還沒有等她說完,兒子就大聲說:“真煩人!也不早說一聲,我上外面買著吃去。”然后摔門揚長而去。
母親在床上哭泣……
宋微濤:這位兒子和“刺母案”中那位姓汪的兒子其實是一類表現。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類似的表現。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似乎腦門上刻著“叛逆”、“沖動”與“自私”。
但那位在床上哭泣的母親也應該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這么“自私與絕情”也與她長期自我犧牲、包辦溺愛有關,孩子已經習慣了接受照顧,孩子已經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已經認為那才是最合理的。
孩子變得貪婪起來,一旦要讓他做出一些讓步,他就會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別的照顧,他就會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對被關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產生挫敗感。所以,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用稚嫩的聲音說“媽媽,你吃一個!”的時候,我們善良的母親們一定要高興地接受。而在12歲以后,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兩代人相處最重要的原則則是尊重與對等。
許俐:一次爭吵,不可能讓一個兒子喪心病狂,如果沒有長久的壓抑與積累,他也不可能做出如此出格的舉動,將刀刺向母親的身體。
事實上,與其說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如說他們正在掙扎著成長、轉型。我們甚至可以說,孩子想要做的是從無到有,塑造一個新的自我。這是一件偉大的建設工程。
既然是件偉大的工程,一般情況下,母親在不偏離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這樣最終兩代人才有可能達到平等地進行交流。那將是兩代情的最高境界。
兩個“火藥桶”隨時爆發,“垃圾桶"與“和事佬”很重要!
媽媽:47歲,教師
真沒想到,我和女兒的關系從親昵走向疏遠,現在竟成為“敵人”。
女兒經常把時間用在梳妝打扮上,迷歌星,花錢也很隨便,心思不在學習上,這讓我很擔心。
一次,女兒發現我偷聽她打電話,言辭激烈地抗議。氣急之下,我將手里的碗狠狠摔到地上。我的舉動沒有“鎮”住女兒,她開始和我對著干。
一天,女兒跟我頂嘴,我又將碗摔在地上,丈夫竟氣憤地說我“更年期”。我終于病倒了,身體里像有一團火,燒得我心煩意亂,簡直要發瘋。難以承受時,我只有蒙頭大哭。
女兒:17歲,高二學生
媽媽喋喋不休地問我和誰一起玩,放學為什么晚了……我真是很煩。那天她居然偷聽我打電話!她老覺得我會變壞,相同的問題反反復復問我多少遍。我知道她是為我好,可她管得太寬了。以前她的開明讓我很驕傲,現在怎么成“事兒媽”了呢?
爸爸:50歲,公務員
每天一進家門,我就擔心他們娘倆又在進行一場“大戰”。家就那么大,我只好躲進廚房,把抽油煙機開得轟轟作響。我不說話,妻子說我只會裝老好人,孩子也說我不主持公道。我真是風箱里的耗子--兩頭受氣啊!
那天,我實在受不了老婆摔碗砸盆,忍不住說她是“更年期”,現在老婆說不了兩句話就哭哭啼啼,覺得自己很冤,很委屈。
榮海欽:面對如此情況,兩個“火藥桶”隨時可能爆發,確實讓父親苦不堪言。不過,這也正顯示出,父親無可替代的家庭作用。有一個很常用的關于家庭的比喻:一個具有最穩定結構的三口之家,就像是一個等邊三角形。
面對更年期的妻子和青春期的孩子,父親應在家庭中扮演“垃圾桶”和“和事佬”的角色。遇到雙方沖突,躲避不是辦法。丈夫要理解妻子的變化和心情,甘愿做個“垃圾桶”,耐心傾聽妻子對孩子的抱怨和不滿,讓她發泄出來。更年期女性在發泄完后,心情往往就隨之轉晴。而對于孩子,父親要告訴孩子,雖然媽媽罵了他,可還是心疼他的,俗話說“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上”。此外,父親還可以跟孩子說,不妨表面上順應媽媽的意思,不要頂著干。事后,挑媽媽心情愉快的時候,慢慢跟她解釋自己的真正想法,采取迂回策略不失是個好辦法。
許俐:大家對“更年期”的認識誤區真是太多了,“更年期”被很多人當作貶義詞和罵人的話,其實,每個女性朋友都會有“更年期”,“更年期”絕不是貶義詞。
撒切爾夫人曾說過,她的生命是從60歲才重新開始的。更年期是女性生命過程中一個嶄新的轉折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更年期女性經過調整,又進入人生的另一段美好時光,她們并非人老珠黃、老態龍鐘,而是神采奕奕,雍容而又優雅,內心充實,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更年期女性與子女、配偶之間的關系往往面臨挑戰與調整。與此類似的家庭風波,在許多家庭發生過或正在發生著。建議更年期媽媽試試“照鏡子”療法:直視鏡中的自己,或閉上眼睛,默想如下的話“我是一個知識女性;我參與過很多重要的工作;我是一個和睦家庭的主婦;我是個很不錯的母親;我在親戚朋友中人緣一直很好……”等。這樣做有助于重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提升”。
專家檔案
榮海欽,現任山東省內分泌與代謝病研究所暨醫院名譽所長、醫院院長,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術暨學位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許俐,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中心主任,近些年來致力于青春期與更年期醫學的研究。
宋微濤,中山心理治療與咨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山東大學碩士生導師,從事臨床心理學教學、科研、臨床二十余年。
記者手記
寫給更年期的媽:
信任青春期的孩子
其實,與孩子溝通并不是那么難的。一位母親和女兒關系一直特別好,雖然兩個人的“非常時期”也碰撞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問她有什么秘訣,她說,其實很簡單:把女兒當成朋友,想一想,你會用探長或法官的口吻去調查和審問朋友嗎?朋友的興趣愛好與你不同時,你會干涉嗎?你會對朋友總搞大批判嗎?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不要懷疑,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信任感最重要。
寫給青春期的娃:
理解更年期的媽媽
你的媽媽今年有40歲嗎?如果有,那么她已經進入了更年期。了解一些更年期的相關知識,你會更好地體諒她的。作為子女,并不能代替媽媽更年期時的不適,但是,你可以成為媽媽的堅強后盾,幫助她順利度過這個人生的“多事之秋”。
你給過她機會讓她了解你的想法嗎?今年母親節,你有沒有想過送給母親一份禮物,跟母親坐下來談談心。和父母溝通并不是像想象之中那樣“麻煩”和“沒辦法”。
推薦閱讀
其實,媽媽不算特別胖的人。不知道為什么,聽爸爸說是愛美,媽媽決定減肥,還約定讓爸爸和我監督。擔心減肥產品有副作用,媽媽決定少吃飯來減肥。 媽媽是說話算話的人。決定減肥后,真的開始少吃飯了。不過才兩周下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505/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