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化工的白色污水直排黃河后,被上游大量的黃河水稀釋,而黃河水是山西南部、河南及北京飲用水調度對象
同德化工的白色污水
從同德化工出來的污水經過土灌渠,對周邊土壤形成的腐蝕
兩米多寬的溝渠內,一條三、四十公分深淺的純白色污水河,在日夜不停的流淌,而這條污水河的目的地,則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在山西省的河曲縣境內,坐落在縣城邊上焦尾城村的山西同德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業,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家企業的生產廢水,居然帶著純白的顏色,像糊狀的污水,經過三四公里的明暗渠后,直接排向了黃河,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了十數年之久。
“我們這個水排向黃河,是經過批準了的”,面對問詢,這家上市企業底氣十足,振振有辭。那么,究竟是誰給了這家民爆企業向黃河排污的權利,而負有監管職責的忻州市和河曲縣兩級環保部門,又為什么對這樣的狀況視若罔聞呢?
“同德化工的白色污水直排黃河后,被上游大量的黃河水稀釋,而黃河水是山西南部、河南及北京飲用水調度對象。
白色污水直排黃河
2011年5月5日上午,記者專程來到河曲縣的焦尾城村,在橫貫該村的一條公路旁邊,記者發現了一個構建粗糙的污水池,里邊滿是白色的粘稠狀的污水,而在距離這個池子十米左右的公路對面,地勢較低的溝渠內,上面鋪設著一塊塊的水泥預制板。
“這一定是暗渠”,掀開上面的荒草,記者下到溝渠底部發現,在水泥預制板下面,果然暗流涌動,還能聽見“嘩嘩”的流水聲。順著這條暗渠走了約七、八百米,已經看不見先前那條公路的地方,暗渠變成了明渠。
在這條明渠流經村里一戶人家的墻角處,記者在渠邊上看到,這條溝渠有將近兩三米寬,里面流的水呈純白色,連溝渠兩旁的土石和花草,都被染的亮白亮白,而用一根樹枝簡單測量后,可以看到,污水的深度在四十公分左右。
再順著這條明渠一直向北,七拐八彎走近兩三公里,中間經過了兩個村子和一大片平坦的水澆地后,這條明渠和它里面流淌的白色污水,終于有了盡頭,在水草較為繁茂的一處堤岸邊,這股白色污水和黃河水完成了對接。
汩汩的白色污水,不停地注入黃河,并和清綠清綠的黃河水在交匯處,形成刺眼的顏色反差,一大塊的黃河水域,開始泛起白色的絮狀物,并隨著黃河水流向了下游。
“這是就公路上那個同德化工家的污水,那白的是白炭黑。”正在相鄰的葡萄地里勞動的韓姓村民告訴記者,“那個廠子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了,這水就這樣排了有十幾年了”。
“那明渠都能滲到地下,以前我們村里有打的井,我們自家也有井,現在那水都不能吃了。”該村另一位婦女說起這污水來,更是叫苦不迭,“不要說人,你看那白糊糊,還是明渠,我們連個雞狗也不能喂,牛羊呀大牲口,一不小心要喝上那水,也能給你鬧死了”。
民爆企業當村安家
這些村民們反映,他們從電視上也看到浙江和安徽等省,有的地方因為附近有高污染企業,致使鄰近居民大部分血鉛超標,他們覺得,排白色污水的同德化工,是生產炸藥的,但生產廠區就坐落在村子里面,肯定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安全距離。
而在回到先前的公路上,記者也看到,整個同德化工的生產廠房,就緊挨著公路而建,不僅與公路對面的村民院落,直線距離不超過50米,企業廠房的圍墻,則緊挨著居民區。
在網上搜索有關同德化工的評述是, 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民爆行業優勢骨干企業,也是山西省科技廳會同山西財政廳、山西省國稅局、山西省地稅局首批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
既是國家行業骨干企業,又是山西省四個廳局同時首批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并在2009年上市的同德化工公司,多家政府職能機構扶持企業竟公然排污,而且是那么明顯的白色污水直接就排到了黃河里。5月6日上午,同德化工有限公司負責環保的樊姓工作人員,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顯得底氣十足:“我們那個水,往黃河排,是經過了批準的”。
這位樊姓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看一下同德化工企業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要求,稱“那個沒有董事長批準不能提供。”據他說,同德化工是1999年通過環評的,當時是“忻州地區環保局批復的。”而關于那個污水,“環評批復上就是:同意廢水處理后排向黃河。”
只要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黃河屬水利部黃河管理委員會(俗稱黃委)直接管轄,只要涉及黃河水系的所有問題,都必須經黃委審批同意,忻州地區環保局能批準企業把生產廢水直接排往黃河里,當真匪夷所思。
“它那就是串通了在字眼上作的文章,地區環保局只說它處理,不說它處理到什么程度,然后企業簡單處理一下,雖然連最基本的顏色都沒處理凈,視覺上就過不了關,但企業對外則說是地區環保局讓往黃河排,而出了事,地區環保局也能說我讓它處理了,就可以相互推委。”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企業在取得環評批復上,與原忻州地區環保局都動過了一番腦筋,并最終達成了“共識”,才導致出爐了這么一份不倫不類的環評報告。
那么,往黃河排污,經過了黃委的批準了嗎,對這個問題,樊姓工作人員的回答則顯得有點“曖昧”,“黃委來我們這取過樣,化驗結果就是懸浮物稍有點超標。”但在一份由忻州市環境監測站于2010年8月所作的檢測報告上,記者看到,各項數據雖然都接近標準值,連懸浮物在內,所有指標都在標準值以下,檢測結果為全部達標。“這同一條污水河,由兩個機構檢測,卻出現了兩種相反的檢測結果,恐怕到底超不超標,只有企業自己知道”。
然而,就算企業的環評報告真的存在,就算允許其往黃河排,同德化工為什么只處理成現在這樣,連明顯的白顏色都沒處理掉呢?記者對這個問題的一再追問,樊姓工作人員選擇了沉默。
企業老板是原分管環保領導
帶顏色污水日夜不停流向黃河,且經年累月一直流淌了十幾年,作為環保屬地監管部門,河曲縣環保局是沒有發現,還是其它原因而視而不見,隨后,記者來到了河曲縣環保局。
“企業有環評報告,是原來的地區局就是現在的市局批的,我們是市局的下級單位,更沒有權力去制止人家往黃河排。”在河曲縣環保局,監察大隊一負責人介紹說,他個人每個月也都要去看那個溝渠,也熟知那里的情況,“是有顏色水排進了黃河。”
河曲縣環保局一官員還告訴記者,同德化工的環評報告雖然是1999年取得的,其實是在1997年甚至更早以前就建起來的老廠子,這期間污水一直就是那種排放方式,而且這十數年間,河曲縣環保局局長已經更換了四次,監察大隊的負責人也多次更迭,在同德化工這個事上,就形成了前任沒有過問,繼任者也不好意思標新立異,以致于在今天至上而下高度重視環保事業的大形勢下,向黃河排污的現象,由反常則變成了正常。
無論怎樣的理由,即使是落實忻州市局“處理后排往黃河”的批復,對處理方式、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的監管,無疑是河曲縣環保局的職責所系。作為河曲縣環保局監管人員,則要冒著瀆職的嫌疑,讓同德化工的白色廢水任其自流入黃河。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現同德化工的董事長張云升,原來就是河曲縣人大的副主任,分管環保工作。因此,不管是市環保局批復的那個‘有意思’的環評,還是縣環保局不去過問那個白色污水,或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同德化工的樊姓工作人員曾多次聲稱,它們的污水是間歇性的排放,有時隔幾天才排放一次,但記者在河曲期間,在不同時段,先后九次到過污水渠旁近距離觀察,水的顏色和水量基本上沒有變化,乳白色的污水仍然在一刻不停地流向黃河。
推薦閱讀
2002年9月1日梅花村委會開具的證明認為,劉用因計劃生育被毆打致傷的事情屬實。 弟弟違反計劃生育 哥哥被毆打 死者劉用是湖南省隆回縣高平鎮梅花山村六組人,其一家共有七兄弟。其七弟劉偉玉第一胎為女孩,在其女兒8>>>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603/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