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考生的煎熬,卻是公眾的狂歡。這個論斷尤其適用于高考作文。我有一個搞網媒的朋友,每年一大樂趣,就是等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發布以后,一家一家寫來,完工后,呈給我另一位當高中語文老師的朋友,請他評分。因其多為惡搞,故得鴨蛋居多。于是其人攬零分之卷,拍案狂笑,顧盼自雄。對付這種以他人的痛苦為自身的快樂之源泉的惡人,應令其每晚睡覺前高唱十首紅歌。
這樣的人多了,這樣的惡搞多了,這樣的笑聲——笑聲背后卻是一言難盡的憤怒與傷感——多了,六月的狂歡便有了由頭,高考作文便有了另類市場。今年是“微博元年”后的第二春,微博自然當作為狂歡的平臺。高考作文題目一公布,“寫高考微作文”的浪潮就風起云涌。“梨花體”的創始人趙麗華老師甚至提議“高考作文逐漸改革采用微博體”,能用140字解決,就別寫800字或1000字,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說出盡可能多的內容,這是最基本的語言能力——相信廣大考生會山呼“趙老師英明”,但不知教育部門怎么看?我估計他們不會接受。因為中國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擅長把渺小的事物宏大化,把簡單的道理復雜化,把140字的常識包裝為1400字的晦澀理論,在此苦心積慮的包裝過程當中,那140字的精華卻被壓榨、摧殘殆盡,那1400字則淪為趙老師批判的“官話假話套話”。若按趙老師的提議改革高考作文,豈非打教育者的耳光,砸他們的飯碗,令他們的靈魂工程加速破產?
其實,依高考試卷的要求,用微博寫作文,倒也能寫。我在浙江,且以浙江的高考作文題“我的時間”為例:
先人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用力擠,總是會有的;今人說,時間就像女人的乳溝,只要用力擠,總是會有的。然而,我不是女人,我手中的劣質海綿,已經被六月的太陽曝曬了四天,故我的時間,更像是孔乙己手里的花生米,多乎哉,不多也;或像一張作廢多年的支票,而且是空頭的……(此處省略700字)
這樣的微博作文,拿給語文老師批改,必定是零分。
網上投票,評2011年最出乎意料的作文題、最中規中矩的作文題、最適合發揮的作文題、最難于創新的作文題、最不知所云的作文題。其中最后一項殊榮,暫時落在了福建省頭上。其作文題曰,根據袁隆平的一段話,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袁隆平說,我的工作讓我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使我有了個好身體……我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單論作文之道,這段話原本是絕好的題材,袁隆平之言樸實無華,像一個飽經滄桑的鄉下老農在清涼的夏夜向你述說土地的故事與常識,述說他這一生的榮光與夢想,哪里是不知所云呢。但對習慣了八股思維和文法的考生,對于遠離農事、不分五谷的考生,卻實實在在是不知所云——他們大概分不清水稻與高粱的差別,搞不懂水稻的穗子是什么形狀。
我以為真正不知所云的作文題,乃是河南、山西等七省共用的新課標卷,其題目被總結為“中國崛起的特點”。這道考題,假如出現在政治試卷之上,當屬正常;出現在歷史試卷之上,可堪一驚,轉念則能理會;它卻偏偏出現在語文試卷之上,而且偏偏是一道作文題,不知身在考場汗如雨下或者汗不敢出的文科考生,有無時空與神經錯亂之感:前面還是語文題,怎么到最后就變成了政治題呢?
這就要說到高考作文命題的最大病灶:我以為,不在八股,而在政治先行。八股作文自然不是好東西,就像高考制度同樣不是好東西,然而,假如你不能將其直接取消,它則是那最不壞的東西:至少,在一種僵化、刻板乃至窮極無聊的形式之下,它還能保障一絲可憐的公正。
我視八股雞肋,而政治先行,或者說政治對語文的暴力侵犯、毒害,猶如發了炎的闌尾,既無必要,就該早早割除。像古人科考,無政治課程,取自圣賢者言的八股試題,將語文與政治二合一,可視為綜合考;而今,政治課本來就是重頭,為何偏不饜足,仍向語文的領地肆意侵略?讓語文的歸語文,政治的歸政治,不僅是考試,而是所有教育制度都應該遵循的一道法則,卻在中國,被無情蹂躪;在高考的舞臺化作一個笑話:當“中國崛起的特點”,成為高考作文題,恰恰可證實,中國的教育,未必像其他領域那樣已經自由崛起,它還未掙脫政治的鎖鏈,那些學子們還必須為中國教育的政治原罪而背書。
寫到這里,我那位以寫高考作文為年度至樂的朋友發來一條微博作文,他寫的是上海的考題:
你知道屈原同學為什么要在端午節那天自沉于汨羅江嗎?因為他若不死,第二天就要參加高考,要寫以“中國崛起的特點”為主題的高考作文。他以為自己這一死,一切都會過去。然而,二千多年如一日,紅不紅,黑不黑,白晝如夜,正義殘缺,一切都不會過去。
推薦閱讀
幾天前赤地千里,幾天后洪水滔滔。長江中下游幾個省從流域性大旱急轉大澇,變臉之快堪比某些地方出臺的某些土政策。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11日說,入汛以來全國累計有13個省份發生洪澇災害,受災人口848萬人,因災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政治先行”是高考作文病灶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628/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