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于麟) 中國電信是三大運營商中最后一個推出手機IM軟件的運營商,翼聊是眾多IM軟件中目前最后一個發布的運營商旗下IM軟件。雖然很難理解急于在“3G”時代一雪前恥的電信為何動作遲緩,不過僅是從現實的表現上看,翼聊恐怕不能代表中國電信移動軟件產品的最高水平。
比遲到還遲
如今在移動IM領域,被聊起更多的是微信、米聊、飛信等。其中,飛信是同為運營商的中國移動出品,而翼聊則在“等”中。
飛信被排在后面是有一定意義的,雖然從目前的用戶數量上來看,飛信的用戶仍要高于前兩者,但在業內看來,這款中國移動外包出去并且砸下重金打造的產品,目前沖勢難敵微信、米聊。
“飛信,喪失了最佳的發展時機。” 資深業內評論員李俊超對IT商業新聞網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 隨著微信、米聊等網絡通用即時應用軟件的出現,形成于運營商之間的通訊壁壘(主要是資費方面)已經能夠被有效屏蔽。如今任何一家運營商推出通融其他運營商旗下業務的產品,再難形成如同兩年前一樣的消費優惠吸引,由此來看,運營商IM軟件發展壯大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
“(運營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有互聯網的基因,如果把握好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契機,本來是一個趕超QQ的機會,運營商如果直接全平臺免費短信,就是個很好的策略。但是,他們要考慮到其他產品的利潤,如果對舊的業務點有沖擊,就不會有動力,其實現在已經晚了。” 李俊超對記者稱。
翼聊界面
而實際上,對于遲到帶來的后果感受最深的現在并不是中國移動和飛信,而是中國電信和翼聊。作為時間上與戰略上的“雙遲”玩家,翼聊正在為自己的遲來無奈的買單。
在傳統通訊消費模式出現衰退征兆后,運營商們也開始了小規模的轉型動作和新服務模式的嘗試,而因為他們天生的血統中缺乏有效和狼性的執行基因,在新業務模式的探索過程中難以同身經百戰的互聯網主流企業展開有效競爭。
而常常是,一旦某個新領域市場被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巨頭級的公司完成了最初的用戶培養,則意味著這個領域運營商的勢力很難再有作為,飛信就是剛剛發生在移動IM軟件市場的一個最新例子。
混亂的產品
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翼聊”是中國電信協同通信基地制造的產品。中國電信協同通信基地目前由浙江電信負責具體運營。此前,浙江電信推出了企業通信門戶ECP,而專注企業版通信的稱為協同通信ECP,個人手機版ECP就是“翼聊”。
因為“從小”是企業應用出身,翼聊總會情不自禁的散發企業應用獨具的商業氣息,這些都體現在支持超多人數同時在線的電話會議、如產品客服般形影不離的小助手、主打安全和備份的通訊備份和翼盤功能等等。
而實際上,當翼聊不斷試圖通過植入微博、社交等互聯網主流應用,以及添加“搖一搖”等時髦動作體驗時,它也讓自己面臨,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的用戶定位和產品模式的雙重迷失。
九方網CEO陳光鋒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表示,翼聊有電信的龐大客戶資源,它在推廣過程中用一些捆綁的手段,發展上千萬用戶不成問題,但劣勢在于這些運營商的固有的傳統思維,很難超越像米聊或微信這樣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產品,從產品的設計到推廣及運營,互聯網思維會對產品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編手記
為了深入了解“翼聊”這款產品,小編決定下載試用。先是通過官方提供的注冊頁面進行注冊,輸入手機號碼后等待接收短信回復驗證碼,可是坐等了近15分鐘也不見來通知,無奈再次選擇重新獲得,結果又浪費十幾分鐘。
隨后小編從翼聊
推薦閱讀
因以非常規手段獲得地圖數據而連續吃到“官司”、行業前景萎縮等不利因素頻出,使得凱立德的上市前景頓時蒙上了一片陰影。 在臨近上市的節骨眼上,汽車導航軟件公司凱立德遭遇到一場涉及巨額賠償的訴訟. 2012年7月11日>>>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701/12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