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聯想真發布了一個重大的消息。
8月1日,聯想集團和美國存儲廠商EMC宣布建立全球戰略合作關系—這意味著這家公司正式開始進入存儲領域。
這一消息緩解了對聯想已經持續1個月的賣空壓力,股價一度增長3.53%至5.57港元。
那天,楊元慶看上去很興奮。在這場簽約儀式上,他把聯想與EMC的這次合作定義為“聯想落實PC+戰略的又一個里程碑”。這不僅意味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這些更多樣化的終端硬件,還意味著云存儲和云計算這一后臺市場所存在的巨大增長機會。
這家公司在過去兩三年里一直努力推動智能手機、平板以及智能電視等業務,認為“四屏一云”才是自己的未來。但聯想是否能解決終端整合的問題,至少在這次合作之前,都只存在于楊元慶和少數幾個人的心里。
EMC總裁兼COO帕特·基辛格和楊元慶20多年的友誼促使了聯想與EMC的合作。一年前,這兩家公司開始正式談判合作事宜,但直到大概5個月前,才具體到了合資公司的股權和資金上來。
聯想首先看上的是EMC的技術能力。這家公司在存儲、備份、虛擬化安全方面的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都處于領先的位置,2011年全年收入約220億美元。
楊元慶在解釋兩家公司“深度合作”時的第一條就是“在服務器領域,通過雙方共同制訂的服務器開發計劃,EMC將提供業界一流的工程師,與聯想共同研究X86通用服務器技術,開發更具創新性的高品質產品”。X86服務器是聯想與EMC合作的基礎。
受益于云計算和大數據,X86服務器全球市場規模將由現在的380億美元增長到460億美元,在新興市場增長會更快。而聯想的老對手如DELL,則在轉型進入企業級市場,包括服務器市場時,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聯想并不是毫無準備地來做這件事。”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陳旭東說,“過去兩年已經在發力做服務器,聯想在中國的服務器市場上季度市場份額已經近15%。”
2012年6月,聯想集團宣布新推出“ThinkServer”品牌的服務器。陳旭東當時曾對媒體稱,聯想的服務器業務在中國第四,但目標是2015年成為全球前三。
而EMC董事會主席兼CEO喬·圖斯很早就明確否認了EMC這家“Big Data”公司進入服務器市場的可能。一年前,基辛格也曾強調:“EMC不會做刀片服務器、機架式服務器,我們要做的是原來存儲設備和服務器設備之間的融合。”
這次的合作中,EMC未來會把聯想的服務器“嵌入到EMC的存儲解決方案中”,由EMC幫忙在全球范圍內銷售。
除了服務器業務外,聯想能從這次與EMC的合作中獲得一項資格—進入NAS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也就是網絡連接存儲,或者稱作云存儲領域。
這個市場未來數年預估會保持25%的復合增長。聯想和EMC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重點面向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分支機構提供NAS存儲產品。聯想出現金,持有合資公司51%的股份,EMC將旗下艾美加(Iomega)公司的部分資產和資源并入合資公司。
但EMC投入到這家合資公司的并非它最優勢的資源。Iomega是EMC旗下最入門級的存儲業務,對高端用戶來說不夠用,對低端用戶來說又不太能物盡其用,銷量不出彩,被EMC收購后并沒有獲得太多增長。而EMC在宣布與聯想合作的第二天,就在美國宣布并購了硅谷一家云計算公司PI的消息。包括此前與SAP公司的合作在內,這家公司正在加快進軍消費存儲服務領域。基辛格也將于9月1日起開始擔任與SAP合資公司VMware的CEO,他表示這家公司的目標是成為數據中心領域的微軟。
因此,合資雖然讓聯想進入了云存儲領域,但并不意味著這家公司會一帆風順。
DELL與EMC長達7年的合作關系之所以告終,是因為DELL進入了存儲市場,與EMC直接競爭。在發布會上,喬·圖斯兩次強調DELL不再是自己的合作者。它們已經把DELL和惠普、IBM一起看成了競爭對手。聯想是它目前能找到的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后者的品牌能為它擴大存儲服務市場增加更大的說服力。
目前,聯想只能是扮演EMC的前合作伙伴DELL的角色。它將分享自己的渠道和客戶資源,以OEM和代理銷售的方式幫EMC賣它的存儲產品,特別是在聯想占超過50%份額的`中國商用市場上。
因此這項合作至少首先能讓聯想可以在全球銷售更多的服務器,其次,才是2015年提供云計算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這件事情。
另外,還有這家公司所擅長的行動—并購。陳旭東在2012年6月曾說過,并購永遠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且并購對象并不局限于服務器,也有可能是工作站和存儲。這意味著這個目標甚至有可能就是EMC。
不過,在此之前,聯想得肯定自己已經準備好了,畢竟它曾經在收購IBM的PC部門后的整合中教訓不小。
服務器戰爭會打響嗎?
優勢:在中國市場有品牌優勢,銷售渠道廣而且深入;終端多,在產品和整體銷售方案上都有優勢。
劣勢:進入服務器的上游市場較晚,在技術和成本上不如對手;在全球市場上,品牌聲譽、銷售體系以及市場份額上都較弱。
優勢:在全球市場上布局更均勻,網絡銷售的能力也更強;由于提前向上游延伸,成本更低;品牌聲譽更強。
劣勢:在中國其銷售渠道不如聯想,未能下沉到三四級城市。
優勢:進入市場早,技術能力較強;品牌聲譽好;銷售體系與企業級市場匹配。
劣勢:更適合歐美等對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更旺盛的市場。
推薦閱讀
彩電產業量價齊跌背景下,TCL多媒體業務可圈可點。TCL上半年銷售出647.7萬臺LCD彩電,同比增長了60%.TCL公告稱,對國內市場機遇的把握以及海外市場銷售能力的提高,是TCL多媒體贏得市場的關鍵。今年上半年,TCL多媒體>>>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701/12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