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科技網站The Verge近日刊載署名為保羅·米勒(Paul Miller)的文章稱,桌面2.0(Desktop 2.0)不只是操作系統的未來,同時也是互聯網的未來。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操作系統的新浪潮是,如果離開了互聯網不是變得沒有用處,那么至少也是會變得沒有意義。相信我,我曾經努力地嘗試過。如果沒有連接到Wi-Fi,那么我就無法裝配使用Nexus 7;蘋果Mountain Lion不會以DVD的形式出售,甚至不會以優盤的形式出售;如果Windows 8沒了互聯網,那么也不過是跟Windows 7差不多,只不過擁有一個奇怪的、無意義的、全屏的開始菜單。所有應用都希望登入系統,需要與某種云服務嫁接到一起,渴望共享,希望更新,以推送通知的方式給你的電腦“洗澡”。
這是件好事。
在太長的一段時間里,桌面操作系統一直都在依靠一種過時的模式。你會配置日歷“同步”功能,你會“上傳”文件,你會“備份”文檔——這就像是與互聯網對話,是同步軟件Palm HotSync美化后的版本。只不過,互聯網在瀏覽器中為用戶帶來的天然體驗會提供一個從根本上來說不同的版本,在這里你從來都不需要“同步”eBay新上架的貨品,“共享”一個文件而非“發送”文件 ;在這里日歷就是日歷,而不是某種時間凍結、地點固定的幻影。
在很久以前,我曾擔心人們到2012年還在使用Gmail 2005,甚至更加糟糕的是還在使用Hotmail 1998。但結果是將會出現一個未來版的Chrome OS的想法也是錯誤的,在那樣的操作系統中我們需要的所有東西都只不過是個瀏覽器。操作系統界面的一致性和親密度讓那些初期的“網絡設計”看起來很幼稚,而我們的瀏覽器仍舊無法與那些簡單的概念相容,比如說拖放操作、反應性、本地代碼、硬件加速和多任務操作等。微軟只不過是將“Hotmail”重新命名為“Outlook”,就最終擺脫了1998年網絡應用挫敗的痕跡,至少從名義上來說是這樣。當我們真的對一個網絡應用感到吃驚,大聲叫喊著“我不能相信這個應用在瀏覽器中運行”時,我們所討論的就是能證明這條規則的例外情況。
你可以認為,桌面從“數字中心”轉向成為云服務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降級,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我認為,桌面2.0(Desktop 2.0)不只是操作系統的未來,同時也是互聯網的未來。隨著桌面變成互聯網與生俱來的東西——一個直接的客戶端,而不是勉強的合作者——我認為瀏覽器的范例將開始看起來像是許多我們最喜歡的服務的“概念驗證”。
這種情況已經在Twitter身上發生了一段時間,在那里本地應用能提供一種更加方便、更加強大的方法來處理這種“突擊”——正如Twitter正嘗試利用獨特的、更加性感的“功能”來增強其網絡應用。最近,谷歌(微博)收購了Sparrow,后者是一家桌面和移動電子郵件應用的供應商,我將其視為谷歌明確承認其開發一個Gmail應用來作為HMTL5版本的事件窗口的嘗試完全失敗了。
因此,我們不需要到weather-4-u.com網站上尋找天氣信息,本地個人助理服務就會提醒我們帶上一把傘。我們不需要只是通過Facebook通信來跟好友交談,好友的頭像圖片已經在我們的即時通信(IM)軟件、從很多來源自由編輯的聯系人名單以及不相干的URL中擠得滿滿當當。在我們點擊進入“電子郵件反斗城”的很長時間以前,所有信息都會咆哮著跑到我們面前。我們也不需要無數次的面對上傳服務的對話窗口,只要把一個圖片文件夾拖到Google Drive里就可以了。
許多這些功能都需要感謝移動操作系統。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和速度緩慢的瀏覽器,網絡應用供應商需要建立API(應用程序接口)和應用,允許設備加入對話。但我們知道的是,許多服務會在硬件變得固有而非“訪客”(我們用這個詞來形容登陸“網站”的“網絡用戶”)的情況下變得更有意義。iPhone最初有關“應用”會變成美化后的書簽的愿景也同樣是錯誤的。
但我認為,對于現在的桌面(在配備鍵盤、鼠標、16GB的RAM、新的圖形卡)能做些什么來成為當前互聯網創新的固有成員的問題上,我們甚至還沒有做過最膚淺的研究。在擁有谷歌文檔那樣的協作功能以后,Maya或Photoshop會變成什么樣子?如果Siri或Google Now在你的實際工作流中起到良好的作用,那么情況又會如何?當所有東西都變成API時,模塊化的應用是否最終變成可能?
我所知道的是,對我自己而言,既然我已經被關在一個自給自足的桌面操作系統里面,那么我就應該變得更具生產性,至少如果“生產性”的定義是“生產”東西的話是這樣。我不會讓Safari變成排在首位的應用,而是將大多數時間花在Logic、Audacity、Byword和Notational Velocit上,因為除了我的音樂收藏以外,沒有東西在我的電腦上被動消費;相反的,它是一臺創造內容的機器。我知道,
在我拿到56k調制解調器以前,我曾主要使用PowerPC 6100來制作靜態動畫。然后我擁有了AIM和留言板,再然后瀏覽器版本的互聯網讓我變成了“網絡沖浪者”,這種角色讓內容創造成為可能,但那并非我主要的追求。我的希望是,既然我們能在瀏覽器以外更加有效地使用互聯網,那么力量的轉移就可以被顛倒過來。
是的,正如尼雷(Nilay)在其Mountain Lion調查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個人電腦已經不再是核心,iCloud、Dropbox、SkyDrive、Facebook、Twitter、Spotify和Google Drive才是。正如我所抱怨的那樣,網絡瀏覽器已經依次為這些創新中的每一次提供了“火花”——它迅速成型、較低的進入成本、以及永無休止的可延展性已經孵化出了可能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繁榮時期。
但瀏覽器并非游戲的終點,桌面也不是“瘦客戶端”。或者可以說是“厚客戶端”?“巨大的輪輻”?還是“云船長”?我不知道該怎么叫它,但我認為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找到正確的術語,因為桌面在短期內都會“足不出戶”。
推薦閱讀
8月10日消息,據AppleInsider報道,山獅(MountainLion)系統的內部配置文件顯示,還未發布的新一代蘋果iMac(iMac13,0)和蘋果MacPro(MacPro6,0)都有USB啟動選項,因此新Mac臺式機可能在近20年里首次不安裝內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桌面2.0時代與互聯網操作系統的未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701/12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