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患肝硬化的徐海軍病情好轉就要出院,卻因醫生疏忽大意,A型血的徐海軍被輸B型血漿,他呼吸困難、渾身紅腫,只好繼續住院。
患者自述
要不是底子好,這次就……
昨日上午,46歲的徐海軍躺在病床上,說話有氣無力,嘴唇幾乎不見血色。“要不是身體底子好,說不定這次就……”他說,自己以前是煤礦工人,退休多年,平日幫親戚做生意。今年5月初,他就到陜煤化集團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檢查。“這一查不要緊,吐血原因沒找到,卻查出肝硬化,而且病情挺嚴重的。”他妻子說,醫生讓住院。
輸液、吃藥、打針,徐海軍住院近兩月,病情得到很好控制,身體也慢慢恢復。家人考慮準備出院,醫生也覺得差不多。
全身都是米粒狀的疙瘩
為鞏固療效,醫院為徐海軍輸了血漿。7月9日中午時分,妻子接到徐海軍電話,“老婆,你趕緊到醫院來,醫院輸錯血漿了。”當日下午3時許,妻子來到病房,醫生搶救還未結束。“他臉色烏青,看上去呼吸困難,而身上則是紅色,全身都是小疙瘩,人都已經腫了。”妻子說。
昨日上午,徐海軍描述了當日情況。那天一大早,護士來病房給他輸血漿。“只看見袋子上寫著自己名字。”徐海軍說,200ml血漿輸完了,他感覺不適。先是心里很抓狂,接著感覺胸口憋氣。“身上開始瘙癢,我撓了幾下,發現全身紅腫,都是米粒狀的疙瘩。”他說。“我坐起來看到,血漿袋寫著‘B型’。”他說。自己是A型血呀!他大叫一聲,醫生這才發現,血漿的血型錯了,趕緊用抗過敏藥,經過緊張的搶救后,雖無生命危險,但仍有紅腫、乏力、上吐下瀉癥狀。
對于這次經歷,徐海軍認為,醫院應該負責任。“每次來輸血漿,都要核對名字、血型,而那天根本沒有。”他說,他們將此事反映給醫院,但感覺態度不太積極。
專家解讀
輸錯血及時治療無后遺癥
比追究院方責任,家屬更擔心的是,輸錯血對徐海軍的傷害。昨日下午,記者采訪了唐都醫院血液內科教授郝淼旺。他指出,無論輸錯血漿還是血,只要發現治療及時,都不會留下后遺癥,輸錯血漿愈后可能會好一些。不過輸錯血的量,也決定傷害大小。如果只輸錯三四十毫升,對身體傷害不會太大。
搶救不及時可能危及生命
郝淼旺教授指出,如果A型血的人輸入B型血,抗體就會發生作用,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內大量溶血,搶救不及時會引起心臟問題,腦供血不足。輸錯血人體反應是頭暈、嘔吐、四肢乏力,甚至出現過敏、休克、心臟不適癥狀,此時要立即救治。
無論血還是血漿,輸錯量大搶救不及時,都有可能造成死亡。
醫院表態
醫生有責任已免部分費用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該院醫務科,主任孫琦偉說,這次輸錯血的原因還在詳細調查。初步分析是,醫生在開血漿單時,就把血型弄錯了。院方會根據調查結果,對相關人員和科室進行處理,院方會承擔應有的責任。他表示,院方會免除因輸錯血被迫產生的費用,至于家屬其他的要求,院方不能夠答應。
“家屬可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他說。從治療情況看,經過多項化驗,輸錯血未對徐海軍造成傷害。本報記者 杜俊嶺
小編說話
缺責任和人情味多了份危險
從這件事情來看,過錯在醫生和醫院。醫生沒有盡到仔細核對的責任,才多出了這樣的危險,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了傷害。既然對患者的客觀傷害已成事實,僅僅“免除因輸錯血被迫產生的費用”,這樣未免難顯誠意,不妨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在龐雜浩渺的醫學知識面前,患者是無知和無助的,在出現醫療事故之后,醫院管理者應該多一些人情味,“對不起”和“通過法律途徑維權”,誰更暖人心,不言自明。
“生命所系健康所托。”從進醫學院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訴所有的醫學生要牢記這句話,更要牢記醫生所擔負的責任,培養醫者仁心;當醫生后,這句話是各家醫院必見的一條標語。標語不是刷在墻上給人看,更應該成為每一位醫生和醫院管理者的行動準則。
推薦閱讀
4月10日以來,淮安市審計局按照學習實踐活動的總體安排,認真組織座談,積極開展專題調研,實效顯著。 為了確保調研效果,市審計局突出抓好五個結合。一是調研活動與審計工作相結合。為了使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716/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