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戈登·摩爾
【IT商業新聞網訊】作為仙童半導體和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戈登•摩爾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親眼見證了計算機芯片行業的演進史。
他在預測技術發展趨勢方面的眼光也相當敏銳,他所提出的“摩爾定律”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1965年,摩爾定律首次問世,它預測每一個計算機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后來摩爾將增長率修正為“每兩年翻一番”。
Mercury News十分想了解摩爾對自己親手創建的公司目前的運營狀況有何看法。以下就是我們根據最近一次電話采訪所編輯整理的文字。
問:現在似乎是芯片行業有史以來最低迷的時期。您如何看待目前的經濟情況?您有什么感受?
答:顯然,現在的情況很混亂。我認為汽車行業所處的艱難境地確實很糟。我真的不愿意看到那三個公司就這樣破產了。這應該是我印象中最為嚴峻的經濟衰退。
問:在領導英特爾的那段日子里,哪一段是你經歷過的經濟上最為嚴峻的時期?
答:我想,一次是在1974年的石油危機時期。那次,英特爾不得不裁員三分之一并且關閉了幾家工廠。還有一次是1985年前后,我們整個行業都遭到重創。我記得1986年英特爾確實虧損了。但是那次危機只影響到半導體行業,確實很特殊,屬于特定行業危機。
問:您預測經濟何時會好轉?
答:我可沒有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好像還在繼續惡化。可能2010年左右經濟會復蘇。我認為我們還不至于到了世界末日的邊緣,但是它對整個世界經濟系統來說,的確是一個強烈的打擊。
問:您預測在此期間一些半導體公司會消失或者合并嗎?
答:可能性很大。我們難以預料接下來將會發生什么。我想一些小型芯片公司可能會消失。
問:您預計經濟最終好轉時,英特爾會是幸存者之一嗎?
答:當然。英特爾現在就有一個出色的產品線。雖然曾經有一度英特爾在開發新產品上有些亂糟糟,給了AMD機會。但是,現在他們全都意識到了,并且重新走上了正軌。
問:硅谷最近幾年有哪些變化?
答:當我們開始創建公司的時候——我是說仙童時代,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因此,也沒有多少創業公司。當時有惠普和瓦里安(Varian),但是沒有太多其它知名公司。后來,風險投資漸漸形成氣候,許多公司紛紛拔地而起。再后來,風險投資變得越來越職業化,你知道,許多斯坦福的MBA畢業生立志成為風險資本家。于是,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可用資金。
問:這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答:創業公司在開發新技術方面比新公司要高效得多。而大公司要想做新東西則會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這些正是風險投資集團所真正看好的。這是一個將技術帶入市場的好辦法。
問:您怎樣看待近年來計算機芯片發展的速度?
答:我對芯片發展的速度感到十分驚訝。拿英特爾來說,我們曾經認為在技術領域每三年開發出新一代產品就是相當快的發展速度。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將更新換代的速度縮短至兩年。盡管開發新技術日益昂貴而且日趨復雜,但是他們卻還是實現了技術的加速發展。
問:摩爾定律被證明非常具有預見性。但是會不會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公司因為單純追求更小的芯片設計而陷入困境?
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發現所付出的代價越來越昂貴。在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力是非常困難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真正處于領先前沿。你知道,全世界不過幾家而已,像英特爾、IBM和三星等。
問:您曾經說過計算機芯片元件已經縮小至原子規模,因此很難將它們再縮小更多。我們能不能推出這樣一個觀點:今后將不再有可能實現每兩年將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翻一番?
答: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嚴峻。用原子做材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是事實。但是別忘了,我們過去所取得的每一項突破性進展看上去都像是不可完成的嚴峻任務。
戈登•摩爾
生日:1929年1月3日
出生地:舊金山
住址:Woodside,但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夏威夷的一個島上
職業經歷: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在此之前,他參與創建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教育情況: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學士,加州理工大學化學與物理學博士學位。
家庭成員:妻子Betty;兩個兒子Kenneth和Steven
關于戈登•摩爾你不得不知道的五件事:
1.2000年,他估計自己的個人資產約為260億美元。但是由于最近幾年為慈善事業慷慨解囊捐出大量資金,再加上英特爾股票下跌,現在他認為自己的資產約為2-3億美元。
2.他周游世界去釣魚——只要是水里游的動物都是他感興趣的對象,但是主要還是釣鱒魚。
3.大部分時間他都把手機關機,因為“我只是不想被打擾。”
4.1990年,他被授予美國國家科技獎章;2002年被授予美國最高市民榮譽——自由勛章。這兩個獎章都由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雖然現在AMD不用再為生產業務的資本開支而費神,但是梅爾仍然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與技術業界最強大的廠商英特爾展開競爭。《商業周刊》的ArikHesseldahl日前對德克梅爾進行了采訪,后者就處理器市場和電腦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309.html